我的语文老师当她飘若浮云的长发自身旁拂过,当她娴雅的身影在眼前飘过,当她婉约的声音在耳畔响起,这个诗一样的女子,深深将我陶醉,我的语文老师。
燥夏未退的日子,第一次坐在六年级的课堂里,我只感到一种异样的隔阂,阳光透过窗棂,铺撒一地斑驳。语文老师快步走上讲台,用纤细的手指抽出一根粉笔,抬起臂,在粉笔与黑板的摩擦声中,“《诗经》中的人美”这几个娟秀飘逸的字,以一种极有力的方式将课堂引入了另一种境地。在千百年儒家的经典中找寻人性之美,这是何等独特的思想高度。她一手持一本线装《诗经》,一手轻扶于桌角,颌微含,一头直发如瀑泻下,听面前学生发言;双眸时而凝视地面,兀自思忖,时而注视学生,眉头轻颦,双唇紧抿。及至同学说出合理有见地的解,她又稍努嘴,双手交叠抱在胸前,不住的点头。她的脸上依然找不到欢天喜地的笑,我却寻到了另一种令我敬佩服的美。
《诗经》的清新与明媚如同春日的黄莺穿柳,白鹭登天将轻灵投向那一如水洗的碧空,也如同独上高楼的江南女子,将一眼隐隐的凄怨化为一汪美丽的水,滋润、迷醉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这是多么的令人心向往之。她站在讲桌后谈开了诗经的人性,自《喓喓草虫》到《呦呦鹿鸣》,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到“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从爱情的追求到思念的楚,从嫠妇的怨艾到征人的战歌,从率真的性格到淳朴的品质,旁征博引,滔滔不绝。我清楚地见得她眼中流露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激动的光。她用独有的舒缓语气说出“这就是先秦的民风,这就是诗经时代的人们的可爱”时发出的微微颤音,更加是一个语文教师对文学与思想细腻的情感,敏感的情愫和诚挚的爱恋。
教室里的空气渐渐归于一种澄澈的平和。我的语文老师,以一种不凡的思想深度将我征服。耳濡目染,人生的梦想开始在我心中变得触手可及。我在你微笑的注视下背诵美文佳句;在你飞扬的批语中把语言缤纷;在你旁征博引的讲评后去畅游经典……一个全新的我从此诞生。
她平和宁静的神情实在是一种胸怀众家文采的知性风度,一种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那是一种无言,却也是一种耳濡目染的力量,我的语文老师。
教师点评: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文笔优美。作者十分注重对细节的描写,细致的神态、动作描写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特点。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不仅丰富,而且细致。文章里介绍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活、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