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抹淡淡的背影,在那曲折的山间小路上,映着一片金黄的麦穗;那是一抹忙碌的背影,在幽暗的厨房中,弥漫着美味的饭菜香;那是一抹清闲的背影,坐在露天下,拿着蒲扇摇啊摇…….那是陪伴我度过那段美好时光而现在渐远的背影。
曾记得在常德老家乡下的小山脚下,有一幢红瓦白墙绿窗的小屋掩映在那郁郁葱葱的树林间,小屋若隐若现,那里住着一位可亲的老人—-我的奶奶。
从我记事起,奶奶就带着我住在城里。傍晚,一老一小总喜欢紧紧地牵着手,弯着腰,慢慢地踏着六层楼高的楼梯下来,在小区里自得其乐静静地玩耍,或眺望下班后归来的笑脸,或溜达在楼下的微型杂货店面前,或拾摘路旁的草花树叶……抬起头,看见奶奶瘦瘦的略显窄薄的背影被夕阳拉得老长,幼小的我就跌跌撞撞地踩着奶奶的背影,一路追随着,直到她消逝在小路的尽头。
时光飞逝,几年后,奶奶终于回归了这乡间。每过一段时日,我们就会回去看望她,过大年,迎小节,也都会不畏迢迢路途,奔赴这静静的山野。
我上初中后,却不常去看望她了,因为时间是充实的,忙碌的,或伏案在教室朝夕相伴的课桌,或奔波于前往校外培训机构的路途。渐渐的,疏远了那抹独特而淡淡的背影。
终于有了个闲暇的日子,我们回到老家。我匆匆跳下车,将这山间的美景尽收眼底。一大片的棉花地,白晃晃的,放眼望去,竟然全是的。我们吃过丰富的午餐后,奶奶便要去采摘棉花,我也一并跟随去了。这乡间的泥土是那样的柔软,散发清新的香气,是属于这细嫩黄土地的,金灿灿的光芒深情地照耀着这棉花地,奶奶的眼神是那么柔和,满脸洋溢着喜悦与满足。腰间系着蓝白相间的布袋,奶奶弯下腰,轻轻地拨开棉株枝条,再往前随意地压一压,摇晃的枝条安安稳稳站立后,纯白的朵朵棉花就争先恐后露出来了,泛着熠熠的白光。渐渐的雪白丰实的棉花像一道屏障几乎遮挡了奶奶的身影。斑斑驳驳的背影向前移动着,奶奶的背影慢慢地融进了这一望无际的雪白的棉花地中。我也帮忙采摘了一小袋子。终于我与奶奶胜利会师了。眼前的奶奶脸上略带疲惫之色,她停下来擦擦汗。又看着我,会心的微笑浮现在她的脸上,脸上皱纹如深深浅浅的沟壑。她艰难地直起背来,抚摸着那洁白的棉花,拍拍手上的灰尘,爱怜地看着那一朵朵如雪莲般的棉花,脸上露出淡淡的慈祥笑意,案然又如这盛开的棉花。正如曾经,一老一小走在乡间的小径上。倏忽,我又看见了奶奶单薄的背影。
回家了。奶奶搬了一把藤椅,坐在树下,慢慢剥起棉花。我在小路上奔跑着,忽而回头一望,奶奶背对着我,她在慢慢地静静地剥着雪白的棉花,她那双长满老斑的皮都松弛下来的手在轻轻抚摸这一团团厚实的棉花,映在棉花中,让这双手更加苍老了。她像很有成就感一般,望着这遍野棉花,笑了。我一下子觉得她老了很多,以前从未这样察觉。我的记忆还停留在她刚来长沙带我时的长发青青,动作利索,喜欢到处转悠爱说话的模样。她没有像这样沉默,享受在自己的世界里。她剥完棉花唤了一声我后,就自己抱着一大筐子棉花走进屋。风吹过她的头发,飘起的竟是全部银白的发丝,她很瘦,却穿着厚实的宽大的衣裳,背影显得更加瘦小,走路有些蹒跚,一步一步走回去。
现在,我上初二了,坐在教室,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忆起这抹背影。奶奶,您在这青青葱葱的山间过得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