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

六年级 写人 700字
2021-12-21 19:39:44

他没有健壮的肩膀,却扛起了让全世界温饱的责任。

他没有壮硕的双腿,却跨越了无数看似过不去的难关,培育出杂交稻。

他,就是袁隆平。

袁老说他自己梦到过“水稻长得有鼻梁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在禾下乘凉。”他为这个梦想拼搏了一生。

他是水稻为自己的孩子,每天不是在试验田,就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只要水稻在,无论风雨还是烈日,他总会出现在田里,就在他逝世前几个月还在三亚研究基地里忙活。

其实他本可以养尊处优,不必这么辛苦。

他家境优渥,衣食无忧,家中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父亲袁兴烈是铁路工程师,妈妈华静是英语老师,按照家里的想法,他不可能学农。

但是少年时期的袁隆平,却亲手反映了自己的一生。

六岁那年,袁隆平和家人来到神农洞,见到这么多自己都吃不上饭的人,带着丰盛的祭品来祭拜神农炎帝。顿感好奇,妈妈华静便给他讲了神农的故事,说神农教老百姓耕种播种带来五谷丰登,让天下人远离饥饿,备受后人仰敬。小小的袁隆平,见眼下山河破碎,举国动荡,民不聊生,饿殍遍地。对什么是“民以食为天”有了更深的理解,从此便下定决心学农让天下人远离饥饿。

如今杂交水稻双季测产为1603.9公斤,成功突破亩产1500公斤目标并创造新的记录,超越了世界上所有国家。袁老的“禾下乘凉梦”已经照进现实,但可敬的袁老已经离开了我们……

袁老在90岁的那年还身体硬朗,满面红光,笑呵呵的说自己正式成为“90后”,可是突然地袁老带着他毕生的禾下乘凉梦,驾鹤西去。有人说他一定是进入了梦乡,梦里的稻穗别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袁老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老一辈正在逝去,吾辈唯有自当强,才能传承他们的精神,继承他们的事业,吾辈唯有自当强,才能不负袁老,继续追逐他一辈子的梦想。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这是后人对元老极高的评价,他没有留下最后的话语,可他想说的话,都在这蓬勃的稻苗中了,想来,当稻浪飘香之际,每个人都听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