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仅存世36年,与世辞别之际,仅四字让我甚感佩服,四字为何?“此地甚好。”
瞿秋白先生为江苏常州人士,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其代表作品有《赤都心史》、《饿乡纪城》、《多余的话》。其作品《多余的话》乃秋白先生的遗作。
2011年上映的一部《秋之白华》记录了秋白先生与其继任阳之华之间的故事,其中有一幕瞿秋白先生说过的这样一段话:“头可断,志不可改。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就是鞠躬敬瘁,死而后已。为革命而死,是我最大的光荣!”我们并未身处在那纷乱的战争时代,所以我们并不能体会到那些伟人说出此话时的心情。我们在这和平的时代里嬉戏可曾想过那一位位英雄?可曾想过我们现在的幸福是由他们的鲜血渲染过这条向往国共合作的道路换来的?
电影《秋之白华》我已经不知道看过多少遍。次数多到我已记不清,每每闭眼时脑海中都能浮现出秋白先生就义时的情景。秋白先生身着爱妻杨之华亲手缝制的短衫,面对漆黑的枪口,并未放声大哭,而是缓缓摘下眼镜,面带微笑。随着今天的枪声此起彼伏的响起,秋白先生闭上眼眸,与世界长辞,与美丽的花草,果子做最后的告别。也许在许多人看来,秋白之死是何等的惋惜,但在我看来,却是另类的解脱。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先生在罗汉岭被处死,在踏入刑场,石秋白先生还用俄语歌咏着关于红军的歌曲。瞿秋白先生这一生虽短暂,却笔笔精彩,笔笔绚丽!
当每个人问起我最敬佩的人为何人之时,我都可以挺直腰板,面露敬佩之色,脱口而出五个字:“瞿秋白先生。”
秋白不朽,我心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