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茶

六年级 写人 876字
2021-05-21 21:47:48

记忆中,家里客厅总是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茶香,这香气总是在我最不经意间嗅到沁人心脾,带给整个家以清新,那是父亲的茶。

父亲尤爱喝茶,也皮颇喜欢中国文化。这也许是和他学历史出身有关,但家中似乎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摆满了红木家具。除了厨房和我的房间外,其余地方没有一丝现代气息。没有沙发,只有一张很大的红木茶台和五把中式木椅;没有光洁照人的地板,只有布满许多细小纹路的红木板;没有各种零食,只有袋装的,罐装的各种茶与红枣杏子。

父亲喝茶很讲究,每每我倒茶时,他总是教我,倒无声,喝茶无声。小时候我倒茶总是阵里啪啦一阵响声,甚至于因为各种器具相撞的声音清脆悦耳而故意把它们碰在一起。最终往往是很大的一壶茶水只剩下小半部分,而茶台上的积水却滴滴答答地掉落在地板上。父亲不生气,但往后就不让我倒茶,沏茶了,只允许在他准备完一切后喝上一两口。

父亲还告诉我,喝茶不可以用力地吸,只能一手端杯沿杯口里细细泯进去,再轻轻把茶柄放下。并且不能一次喝完,最好是分三次或四次。小时只觉仪式繁琐,便慢慢不再喝茶。但岁月流逝,我忽地就觉出,这是父亲对茶的一种敬意啊。

除了无声,父亲教我的,是“人不去,茶不空”。家里来了客人,父亲总是备上一大壶茶在厨房,让母亲倒进茶杯,再让我端给客人。并且客人喝完了要及时换新的。夏天是凉茶,冬天是热茶,并且如果运气好,客人还能赶上喝一次“明前茶”。父亲说,倒茶不应先给他端,应先给客人。如果分出了年长年轻,就先给年长的,如果分不出来,就要从左到右依次立端茶。当时我是心疼茶的,因为每次总是当客人走了茶还大杯留在原地,可父亲说,这是对客人的一种礼貌,并且告你母亲,下次一定不能把茶倒太满,要刚刚好—即茶水离杯口有半厚米距离。

小时候当我给客人端茶时,总会有两三个客人夸我懂事,或是对他们的孩子表扬我,所以在我的朋友圈里,我属于”孩子王”。原因有三,我懂礼貌,我会端茶,大人们经常夸我而其他孩子并未做到这些。每当客人夸我,父亲总是举起茶杯敬敬那客人,并说道:“啊呀,这算什么呢,只不这是会端茶罢了。”可每次,我总看见父亲贴近杯口的口嘴角隐约有些弯曲了,心中便也兴奋得如进了茶一样,轻飘飘的满是骄傲和自豪。

如今,父亲更爱喝茶了,每天早上喝,下午喝已经成了习惯。每每那时,我总是会闻到一种清香,若有若无。也总是笑笑想象父亲坐在红木茶台上的样子。

我想,我长大了,也必然是要喝茶,爱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