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与物生在世上,有厚处必有薄处,有美处必有丑处,有甜处必有苦处,有大喜处亦有大悲处……曹植就是这样。
你心目当中的曹植是怎样?是七步成诗的天才吗,以其豆相煎为喻,控诉了曹丕对手足兄弟们的残酷迫害。是小小年纪就可立笔成文,而且辞采郁郁,骨气清峻的诗词家吗?
不,都太少了。
我们来聊聊曹植吧。
从前曹操对他这个有才华的儿子十分上心,给他许多机会栽培他。可曹植却是“”任性而行,不自雕励”。一次曹植喝醉了酒,坐在马车上在皇宫外门飞驰,可是,这皇宫外门可不是可以随便开启的门,曹植此种行为,让多疑的父亲认为他有了不臣之心。有一次,曹仁被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派兵支援,但此次曹植未能执行,是因为曹丕请他喝酒,结果他喝得酩酊大醉,就连曹操派兵召他,他人尚在酒海之中沉醉。曹植将十万火急的军情拒之不理,只知道狂饮欢乐。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旦斯人却被困于酒海,难当大任。之后,曹丕被立为魏世子,曹植从此错失良机。
曹操病故,曹丕继位。从此,曹植他活着就是一个愁字,他不动招祸,动辄得咎。现在曹植便是只鹰,也无法飞于蓝天。只能像只土鸡蹲伏在地上,等待命运的裁决。后来,曹植向曹丕请求让他去扫平吴蜀,让天下归大魏。可曹丕却拒绝了他,不给曹植提供这种政治和军事平台。接着,曹丕向他提供了一个文学平台,让他七步成诗,否则就要杀掉他。“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做出了这首千古名篇。可能是经过兄长的逼迫,也有可能是因弟弟的永别,曹植后来的诗篇便有了沉重的沉钟声,沉钟声中,人生况味艰涩悲伤,悠远绵长。
你只知曹植他是一个出色的诗词家,却不知,他终身的理想是是渴望像他父亲那样既能在千军万马中领袖群雄,也能在俊才云蒸中文采风流。可曹丕父子却终生没有让他实现这个理想。最终他在41岁时郁郁寡欢,逝去。
有人可能会觉得曹植是十分惋惜的,有无限的才华,却最终郁郁而逝。而我认为这都是他年轻时太过于任性而行造成的。在这世间,有多少像曹植这般的人,他们才高八斗却难为用,一生都遇不见自己的伯乐,干着自己不喜欢的事,一辈子就这样郁郁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