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我以为这就是父母对女儿的爱的真实写照。
但在我记忆中,母亲是慈爱的,父亲则是严格的,我不大喜欢与他共伴相处。但他始终都是我的一位好父亲。
几年前我首次登场演讲,演讲的是一篇议论文《你为明天准备了什么》,到高潮环节时,场上人头攒动,喝彩的声音此起彼伏,情绪十分高涨。起初,在众目睽睽之下,我怀着焦虑不安的心情走上舞台。但当在同学们尽力地为我加油打气,呐喊助威时,我信心满倍。一开口,那洪亮的嗓音,规范的普通话,还有恰到好的手势,立刻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彩。那一节演讲首次登场,是我最人生当中第一个幸福的时刻……
演讲好后,我一字不漏地告诉了妈妈我今天的一切。妈妈得知后,眉开眼笑,一个劲儿地夸赞我:“真棒。你那么小,能讲得如此好,真是棒极了!”妈妈的赞扬声如雨点般零落在我的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当爸爸回来时,我将那场演出的视频ID磁片投放到电视上,然后装作偶然无事的样子把它展现到爸爸的面前。爸爸像是吃了兴奋剂似的,把自身投入到紧张的状态中:目不转睛地看着,聚精会神地听着,唯恐漏了一个细节。霎时间,他的脸色似乎有些阴沉了。一种响亮的声音打破了此时活跃轻松的气氛:“孩子,你过来仔细听听,你觉得讲得好吗?”话音刚落,我一脸糊涂地问:“爸爸,咋的了?难道讲得不好吗?”爸爸笑了笑。说:“孩子,我明白你的意思。但这并不是你的真正水平,你还可以做得更好,所想要感情更加强烈。我们学习任何一项技艺、一种丰富的语言特色、一门学科,都得精益求精。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但要更好的,学无止境,而这还不够,总的是缺陷于感情中。手势再好,也要应该好好运用!也不强求你过份的努力……”
爸爸这些话对别人来说简直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毫无干系。可对于我来说,就是晴天霹雳,直戳我内心脆弱的软骨。是的,爸爸说得,一点都不贴切。由于我的好胜心太强,经不住这点鸡皮蒜毛的小事,失声痛哭。妈妈一看我闷在房间不出来,进门后不停地抚慰我……
我委屈极了,不知为什么要如此刻薄地对待我。虽然未熟动,但我始终按照爸爸严格的要求去努力学习。
现在的我的“唱功”已经更上一层台阶,也获得了许多奖项。回想到当年父亲的良苦用心,不得不承认爸爸是对的,那确实不是我真正的“唱功”,那种“唱功”不值得拥有那么多人的称赞与喝彩。现在的我不再是以前的我,已经不再要爸爸严格要求自己了。
我有慈爱鼓励我的妈妈,也有严格要求我的爸爸,我爱他们,他们也十分疼爱我。是他们让我变得更加优秀,是他们让我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慈母赋予我“阳光雨露”,严父帮我“清除病害”,我在严父和慈母的关爱下幸福快乐的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