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风吹过小弄堂,青石板铺成的路还是那么长,就好像只有乘着风才可以走到尽头。巷口的乔家栅一直开着,纵然边上曾经火爆的店铺已经换了一轮又一轮。
仍然记得,到了夏天的时候奶奶会揣着一瓶信远斋的酸梅汤,用冰袋和白毛巾裹着,站在树荫下。奶奶很高,盘的一丝不苟的头发总让我在等孩子的人群中一眼认出她。我挥舞着双手想她奔去。奶奶不急不缓地掏出酸梅汤,从层层包裹中取出吸管,轻巧地替我拧开瓶盖,轻轻的将酸梅汤递给我。
玻璃瓶一下压下来,立马让我感到了重量。净含量350克,是快乐的分量啊。冰冰的小水珠就像是渗过了手掌心,直接落到了心里。一股桂花香和梅子的涩充上了我的头。小时候一直在想,桂花是秋天的,为什么会出现在夏天的酸梅汤里。学了生物后就哑然失笑了,以前居然连春桂都不知道。
走在一样的小路上,捧着一样的酸梅汤,信远斋三个字一直未变。现在的信远斋已经有了罐装包装,销量依然没有可乐那么好,不知梁老先生得知后会作何感想。深琥珀色的酸梅汤在阳光下有些欲说还休的意味。之前的包装还是白瓷瓶,现在换成了厚玻璃瓶。虽然有了老北京的敦实与厚重,却不再有白瓷瓶开盖时“啵儿”一声的仪式感。
入口后的第一感觉就是涩。有一点木本植物的清香,清凉和青涩占据了整个口腔就像把夏天喝进了嘴里。盖上盖子晃几下,碎冰碰壁,热风吹过,梅子的甘甜慢慢浮上来,和着细碎的冰,把快乐和舒适吞咽到肚子里。微涩占多是信远斋的特点,如果喜甜的话,九龙斋值得一试。
桃树枝窜出墙头,像青梅一样的桃子很好地伪装在枝叶间,却在红砖白缝的衬托下格外显眼。身穿黑裙的奶奶挺直腰板,头发梳得干干净净,小孩穿着背带裤和小漆皮皮鞋,一老一小走在弄堂里,谁见了都觉得舒服。
奶奶吃老昌盛的冰激凌,但一样喝信远斋的酸梅汤。就像夏天,无论怎样,都是求个凉。当抿下第一口信远斋的时候,就拥有了梁实秋的快乐,拥有了我的快乐,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但最重要的,是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夏天。
在校园里暼到白蝴蝶和黑蝴蝶并肩飞;打开冰箱发现还剩下些食材,不用再出门买;走到弄堂口的乔家栅,发现信远斋还被放在门口。所有意料之外的小确幸,都会变成你对夏天的满心欢喜。
世间情动,不过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