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潮的后宫,忧伤的眸子,苍白的面容,像是昭君记忆的痕迹。又过了良久……她的耳畔又响起了琵琶的声音。
她独自靠在琵琶前,在那琵琶声中,弹奏声早已不如先前进宫时的明快。自进宫到现在,只有昭君与这手中的琵琶相守。不禁,纤细的手指又拔弄起琵琶的弦。一抬头,池边中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扑腾,放下琵琶,再凑近细看,原来是只一只虫子在鱼儿的追捕下挣扎着……
忽然,耳畔传来了匈奴前来和亲的消息,昭君呆住了,久久未动……
再看这眼前的景象,虫子早已不在。虽然虫子没有继续挣扎,但昭君的内心在挣扎。这一夜,昭君没有入眠,她只是轻轻的拔动琵琶的弦,拨弄了好长时间,把所有的思绪都奏成了悠扬的乐曲,但只有琵琶和她明白,此“悠扬”非比悠扬。
次日,她入宫觐见皇帝,并向所有人阐述了她的这个决定,元帝想要尽力说服昭君,告诉昭君异国他乡么有多寂寞孤单,思念亲人有多么痛苦。但唯有那琵琶知道,昭君已然决定了,她绝对不会回头。大家看到的,是昭君眼中那坚定的目光,就像不肯向画师恭维献媚,画师为了报复昭君,就故意把昭君的画像丑化,众人都笑她,而她面对这些人的指手画脚,只是顿了顿,随后,继续抚弄琵琶的弦。
皇帝封了昭君为公主,然后迅速举办婚事。
清晨,昭君迈开步伐,踏上了去远方的路。但她依旧带着琵琶,她的眼中在没有焕发过明丽,可怜的昭君就连去和亲也不能用自己原本的名字,而是一个“虚假”的王明君。
黄沙漫天,昭君的眼中又泛起了思乡之情,但路早已选好,早已不能回头了。
昭君又拔动起那琵琶的弦,弹着思念的乐曲,这乐曲既悠扬,又忧伤,就连路过的飞雁听见了都坠落在地。
但如果昭君一人能够换来两国永远的和平,她愿意,昭君的眼中忽然浮现出笑意…
匈奴的单于见到昭君如此年轻迷人,多才多艺,心里很开心,很是感激汉元帝,两国的和平得到持久的维护。在此期间,人民安居乐业。
昭君,她依旧弹着琵琶,把她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在我身上,直到“花儿凋谢,日落西山”。
她看一眼琵琶,随后……又看向远方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