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已至,然而枝头的绿色却姗姗来迟,连一抹新绿都不肯探头。
沐浴着丝丝缕缕的阳光,暖暖中还带着些许的寒意。风有气无力地刮着,漫不经心的白云随手一挥,天空顿时如同梅雨潭的水,那样清澈,那样明朗。
期盼中“万紫千红”“草长莺飞”没有一个到来,哪怕是做做样子的“一枝红杏出墙来”也成了奢望。
眼前,这块阡陌上的点滴绿色,田野上笑颜初开的油菜花,河边寂寞了一冬的柳条,诗经里灼灼了千年的桃花,无不期待一场杏花雨的洗礼。
“草色遥看近却无”,若有若无的草色,在瑟瑟的寒风中,挺直了纤细的腰板,唱枯了一季的回忆。此刻,满眼的野菜,映入眼帘:蒲公英、荠菜、马齿苋、蕨菜。嫩黄、淡绿、碧绿,这里一堆,那里一片,仿佛走进了绿色的海洋。
挖荠菜,成了孩子们最爱的活动:各自挎篮,三五成群,叽叽喳喳,到处都是欢呼雀跃的身影。田埂、地头、溪边、林下,都有无限的惊喜。暖阳、孩子、田野、荠菜,组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
远处,房屋错落,阡陌交通,落英缤纷,鸡鸣相闻。夜幕降临,鸟雀归巢,炊烟袅袅,恍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
趁兴而来,却无处寻觅春的足迹,然而春的气息在这小山村里萌芽,生长。冷风拂面,我猛然惊醒:赏春不得,品春也不赖。此刻,考差的心情顿时是释然:一切顺其自然,尽力而为,也许是最好的结果。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突出,文笔优美,见地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寓情于景,将自己浓浓的情感融入到了对景物的描绘之中,文章更具感染力。作者将细腻的情感融入进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中,深深地感染着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