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夫子庙出来,就是朱雀桥。
第一次踏上它,是在一个温良的夜晚。夫子庙旁边的灯光模模糊糊,看不清路,秦淮河上灯火漫溢成灾,夜色化作河水在河面流淌浮动,妩媚多姿。若说秦淮河是动的,那么河上的那座桥就是静的。它并不宏伟,灰色的石桥身几乎就要和深暗的天空融为一体,屹立不动,跨越两岸,仿佛正是因为它,躁动不安的秦淮河才没有淌上陆地。桥的这头,有一块小小的石碑,走进一看,上面用行书刻着“朱雀橋”,秀丽挺拔又不失风趣。
走上桥,石头做的桥面冰凉冰凉的,可在哀愁的秦淮河上却显得极温暖。晚风凉爽不沉重,趴在桥的石栏上,想要把整个南京都撞入眼眸。秦淮河上,酒楼的灯光、游船上的欢笑声、水波翻滚的样子不断叠加,水花四溅时腾起一层淡淡的水雾,我怎么看,都觉得它是美丽但忧伤的。溅起的水滴是它的眼泪,在周围声势浩大的喧嚣中格格不入,纠葛不清的哀怨,随着涟漪一圈圈荡漾,扩散、弥漫。游船上人们的笑声顿时显得有些凄凉,在这里,有人喜也有人悲,有人释然也有人依旧彷徨。不过,也不能太过悲伤了,所以朱雀桥在河面上静静的不出声,伟岸又强大,收住这莫名的悲情使它不能泛滥。
从朱雀桥的这头飞奔到那头,风声呼呼作响,从古至今的数不清的诗词歌赋从耳边一掠而去,被风裹挟着落入秦淮。秦淮河的水波中也常常会有歌声响起,曲折蜿蜒地漫上朱雀桥,漫上两岸,终是被尘世间太多不知真假的欢笑声所淹没。剩下的一些只能依附在游船的边缘,给有心之人高声歌唱。
站在朱雀桥上久久不愿离去。把易碎的时光小心塞进眼泪里,再把眼泪洒在朱雀,这样,下次遇见它的时候,它就可以向我讲述早已被忘却的一切。即使已经离开很久了,但那股澎湃的温情仍然在心中激荡。朱雀桥并没有多壮观,但它留给我的感觉却是宏大。我没有习得什么道理或知识只有热爱,只有热爱,最简单又最复杂的热爱。
在梦中,我也常常梦回乌衣巷口。朱雀桥已然成了我与南京的纽带,剥开层层迷雾,灰色的老石桥温柔地伫立在波浪上,亘古不变,坚强又惆怅,跨过去,就是江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的吟唱声也常常在梦境中响起,令人落泪。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突出,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文笔优美,见地独到,情感细腻。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情感,颇为打动人心。作者寓情于景,将自己浓浓的情感融入到了对景物的描绘之中,文章更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