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过眸如云烟四散的家乡,那是嘈嘈切切的,街坊小巷,多都是簇在一起,也没有什么电音,都凭自己的嗓门吆喝。风在凛凛叶间穿梭,轻轻的,灌入耳畔。浮浮的蝉鸣激起夏日的涟漪。
儿时走在小径阡陌边,都是那样熟悉。灰灰的青瓦,小房屋都蜷缩着,四处都堆砌着枯草。地是坑洼的,时时有灰尘弥漫。那时倒没有太多绿化,多的是摆摊的。我从前便喜欢去吃冰粉,萦于舌尖的全是甜甜的,又清清凉凉,可谓是夏日的“点睛之笔”。拥挤的街头小巷,总是杂着浓浓的乡情。小房很低落,却衬出了斑斓的天。晚霞的美艳酡红是夏日的抒情诗。
睁眼,我在车上,驶在小路上,明显的,现在平整了许多。街旁顿然失去了吆喝声,取之是多的汽车。家乡显然在时代的踏步中,向前发展着,虽蹒跚,却不停歇。有更多的大楼矗起,看来很气派,可是,我深知,它遮住了我所热衷的炽热的落日,浓郁的化作缥缈的。绿意更多了,盎然生机,斑驳的倒影显得熙熙攘攘,层出不叠。花儿在芬芳中仰起头,格外俊俏。栀子袅袅纤纤,那样白皙湛然,夺人目光。
光在枝丫的横叉中若隐若现,朦胧绰约,普照在鳞次栉比的砖瓦上。不管是杏花婀娜,还是柳枝摇曳;不管是芦苇多姿,还是桂花多香,我总仿佛落了些东西。在小小的家乡的角落,是时代的与时聚迁,一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街头叫卖的消逝,楼房的赫然林立,皆是美好的证明。平添的栅栏,小院的围墙,却又是点隔阂。风,在清新中反复遁去。是,对于这象征时代的变化,我还是更热爱从前的家乡。虽然现在的设施完善,可我更爱那个弥漫着浓浓的亲情的街头,那些落灰的瓦砖,那沁人的冰粉可口。
家乡变,载着童年回忆的那条扁舟,却持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