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的磅礴气势与方式的直白,不是世上所有的事物都能承受,常常有扎根不深的树苗被连根拔出,带有蚁穴的堤坝被毁。夏雨的直截了当,夏雨的不躲闪,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都说自知者明,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看清自己呢?孟子云,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如果有位诤友,能明镜般照出我们的优缺点,该是人生之幸。
走在夏雨中,天地浑沌,目力所及,似乎容易迷失方向。但你听着雨珠一声紧似一声地滴落,声声敲击心房,便会在苍茫之后厘清是非曲直,目标如同大雨清洗过的世界,清晰,了然。
经历了春的含蓄与孕育,又有了夏的恢弘气势和热烈,斗转星移,走到秋天的雨便多了几分含蓄,有了些许雅致,带了水晶般的品质。漫步在丝丝秋雨中,既有快乐,又有悲伤。也许,你会遇到一棵傲然挺立的菊,生命的活力依然四射。或许,你会看到收割过的大地,果实已经颗粒归仓,空留下枯枝残叶与根茬在瑟瑟的雨中。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春给人的感觉是蓬勃,是向上,是朝气十足,是希望;而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悲凉,是萧瑟,是伤感的气氛。“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倚楼听秋雨,有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隔窗看秋雨,有人会心生悲凉。的确,人们自古多悲秋,因为秋季花儿谢了,叶子黄了,万物开始凋零,许多许多的事物开始由盛而衰。
秋雨绵绵,它的脚步细碎而轻盈,声音如泣如诉。隔窗听秋雨,更像跟一位老友话别离。相伴多年,情投意合,却离别在即,难免难舍难分,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梧桐叶上三更雨,别是人间一段愁。”我感觉,秋雨便是这种情感的抒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事物都有它的多面性,秋如此,秋雨亦然。在情绪容易低落的时节,或许,我们应该学学刘禹锡的达观。秋雨淅淅沥沥地落着,千万条银丝,如同细纱,在屋檐形成水帘,在地上形成水花,涤荡着世界,清洗了集尘。此时的雨声,变得柔丽而清新。你若深深地呼吸,泥土的醇厚与清香便随着湿气沁入心肺,跟着血液流遍全身。
在秋雨中漫步,感受秋之瑟瑟。那些枫树、黄栌和墙角的爬山虎,在秋雨中显得格外醒目。它们争先亮出深红、橘黄和橙色的叶片,接受秋雨的洗礼之后,更加娇艳,甚至赛过春花。你可以任性地丢掉雨伞,任凭秋雨滴在额头,落在掌中,如玉般凉爽宜人的感觉便会传遍各个神经末梢。秋雨中这样的行走,便有了如歌般的美妙,如诗般的惬意,好似行云流水自由洒脱。
冬风起,寒意浓。在中国北方,冬天多雪而少雨,南方则有冷雨。冬天雨雪的日子,世界好像都要被冻僵,包括人的耳朵。寒冷,是冬的标志。扫过枯草,掠过万里平畴,冬雨会以一种平淡的态度降落。冬雨让我们懂得,既不要留恋春花的斗艳,也无须怀念夏天的激情,更不要沉溺秋天的硕果,而要深谙冬藏的奥秘。
与其他三个季节的雨相比,冬雨显得寂寥许多,因为文人墨客鲜有对冬雨的吟咏。“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我隔窗聆听冬雨声最易想起的诗句。
冬雨外表的冷漠,却暗藏着缠绵,那是对秋的怀念与承载。独对冬雨,它的寂寞和冰凉,让人滋长一种久远的孤独情怀,更易让人保持清醒。所有的热闹与繁华之后,终将要独对人生,这是我从冬雨中听到的秘密。听着冬雨的起伏,好似面对年长的智者。你无须说话,他也无须多言,一切均在意会当中。
雨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精灵,雨声则是天籁之音。我喜欢听雨,听各个季节的雨。那或高或低、或急或缓、或轻或重的雨声中,可以解读世界,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