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的钟声叩响了秋的木门,忽地,秋,便再次登临姑苏城。
犹记儿时与外公学诗练字的时光,那是我与枫叶故事的开端。
“囡囡,你念这首来听听。”外公笑着坐在藤椅上,指着《唐诗三百首》中的一页对我说。
“枫桥夜……这个字念什么,外公?”
“泊,意思是停船,也就是说,张继要在这里过夜。”
“哦,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说的,是苏州吗?我怎么不知道有寒山寺?”
外公答应我第二天去看看。
寒山寺大概是因张继的诗名冠了天下。当时的我也未曾发现,这诗有什么妙处,只是一知半解的背了背,但枫桥边那棵枫树如烈火般的红,在那时,刻在我心中,至今仍不能忘却。
那红是夕阳映了的半边天,如烈焰燃烧的秋日。满树的叶红于二月花,有的金黄似金子般闪烁光芒,与满地梧桐的落叶,显出鲜明的对照,我一时想不出张继来到此处,还有什么愁可念。
枫树不像桃花梨花那般,只在春日旭阳中才随波逐流的开放。桃花梨花之美,自不必说。可这些花朵脆弱的不堪一场大雨的袭击。枫树不同,他直面秋之凛冽,在百花齐放的春,他不去争。他在谦逊中酝酿着火种,等待秋日时的一鸣惊人,这样的等待,从不是徒然。从此,这一树火红便驻在了我心里。
我与枫叶的故事刻在满树火红里…
我时时念着枫树,念着他在众树皆悲之秋的惊艳,他不畏寒风的坚韧与勇气,他温暖人心的红,他活出精彩的决心…
有时又想到,同枫树一样的人应是有不少的吧。屈原、陆游、岳飞……无不是以枫叶般赤诚之心为国效力。他们的故事刻在枫叶里,同中华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一道,留在历史的记忆里。
寒山寺的钟声遥遥敲响,耳边似有刻在枫叶里的故事,谁在喃喃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