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的色彩

六年级 写景 712字
2021-10-10 06:45:07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发黄的一片树叶落下时,秋天就已偏然而至。它并不惹人注目,当人们看到第一片金黄的银树叶子,绽开的秋菊,南飞的大雁,多彩的田野,方知它已经悄然而至,我最爱的还是那秋浓的韵味

我曾看到过生机盎然的春,也曾体验过炎热的夏,也见识过成熟而萧瑟的冬天。却不能与秋的凉爽和丰收来媲美

我喜欢看那秋天时的天空。天空万里无云,湛蓝湛蓝的,犹如一颗纯净无暇的蓝水晶。蓝得可爱,蓝的纯净。令人感到心旷神怡。

放眼望去,无论那一个山头,只见满山树木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一阵秋风扫过,落叶离开了大树妈妈的怀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满地的落叶,犹如一条金灿灿的毯子,为大地妈妈铺上。

我喜欢看秋天的雨。绵绵的秋雨犹如牛毛般飘然落下。那细细的雨丝,裹胁着泥土的气息,落在地上,渐渐洒满了大地,遍地湿润。我没有躲避,让秋雨尽情地在我的脸庞上玩耍。雨停了,我逐渐抬头仰望,碧空如洗,蓝得使人心醉。

我爱秋天的声音。听,那点点秋雨,落在行人的花伞下,打在明亮的窗户上,淅淅沥沥,滴滴答答…这就是秋天的声音。还有豆荚的噼啪声,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孩子们琅琅的朗诵声…这一切都是秋天的声音。秋天的声音是悦耳的,也是动听的。

我爱秋天的芬芳。漫步在乡间小路上,路旁开满了白色的野菊花,轻轻地俯下身子,悄悄地闻一下花瓣,还带着露珠的芬芳,它们没有公园里的菊花妖艳,但让人百看不厌,因为它们身上散发着乡村的泥土气息。

秋天就像一位称职的服装设计师。枫树在金秋时期,秋天为它披上了火红的衣裳;为银杏盖上金黄色的毯子……

美丽的秋,身穿金黄色的衣衫,出现在舞台的中央。秋用细细的手一指,大地立刻变得金黄一片。秋把人们一切的付出化作无穷无尽的收成。秋的魔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沉甸甸的果实点缀了棕色的树枝,好一派硕果累累的金秋景色啊!

我爱春的耕耘,但我更爱秋的收获。秋天是金色的,它象征着成熟和收获,意味着繁荣、富强和欢乐,但愿这大好秋色永驻人间!

教师点评:小作者在这篇写景文章中一一列举了自己所喜爱的那些关于秋天的元素。为了让元素更加清晰分明地呈现,小作者以“总——分——总”的结构对文章做了安排,开篇引入,结尾总结,在正文中细分段落,并以相对统一的句式在段首作引入,从而使文章内容一目了然,也使那些关于秋日的美好画面、美妙场景以及小作者对秋的喜爱眷恋之情一目了然、明确可感。不过,文章有这样两个比较突出的、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第一是题文不符,题目为“秋的色彩”,内容却是秋天的“天空”、“雨”、“声音”、“芬芳”等,“色彩”、“颜色”等与色彩有关的元素基本上未有涉及。题文不符就等同于文章跑题,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是“致命伤”。第二是文章的整体性较差,一方面是文章的开头、结尾与正文之间都缺少自然流畅的过渡和连接,致使三个部分之间有所区分,但都过于“独立”,没能形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文中有几个段落,如第二段,倒数第二、第三段,与前、后文的联系都不紧密,放置在文中非常突兀和生硬。两方面的问题并存,让文章有非常强烈的“拼凑”之感,极大地降低了文章的可读性。小作者可以结合自己的创作对这些问题产生“意识”和“警惕”,并且在完善和修改文章的同时,对如何在写作中避免这些问题再做学习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