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它是绝处逢生的一条通道,就像一条远方的长虹出现在渴望者的心上。——题记
我的老家在一座秀丽的小山下。茂盛的树木下,一条条清澈的小溪汇集到山脚,通过安远桥,流向更远的地方……
说起安远桥,村里人都知道。它它位于村庄东边,是村民们出村入村的必经之路。这座桥有几块巨石垒起,桥墩有两米多高,桥墩之上,铺了几块半米厚的石板。听村里老人说,这座桥已有几百年历史了。过去,这里经常有洪水灾难,村民时常被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人商议,共建出资建到一座石桥,这就是安远桥,取平安远达之意。
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从我记事起,我就和小伙伴们经常到桥边嬉戏。在岸边,我们采集各种各样的野花与柳树柔软的枝条,编成顶顶帽子。大小不一,式样各异,无处不在。我们有时也站在桥上,看桥下的溪流翻着水花在石缝间流淌。不远处有一片低洼地,过桥的溪流有一部分会调皮地跳进这里。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一个“湖”。“湖”面微波荡漾,时间久了,湖里竟有了鱼。几个年过花甲的人常常拿了板凳与钓竿,坐在湖边垂钓,一副悠闲自在的样貌。
无论你来到静静流淌的小溪边,还是波涛汹涌的长江边,你总能看见桥的身影。大小不一,式样各异,无处不在。早晨,村民迎着东方的朝阳,或步行,或骑车,从安远桥匆匆闪过,这是他们外出工作的身影;傍晚的时辰,人们披着将要落山的夕阳,缓缓地经过安远桥回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过着平凡而充实的日子。
山里种了很多果树,有桃树、杏树、苹果树、还有山楂树。山里人吃苦耐劳,起早贪黑,把果园管理的井井有条。果树也懂得感恩,每年都会把累累硕果奉献到城市。每当果实成熟的时候,山里人就忙起来,车辆也忙起来。一车车的水果经安远桥运出去,也有游客开着车过桥,来到果园里采摘,体验收获的乐趣。
安远桥同溪水相伴,和大地相依,与日月相望,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它不辱使命,承载践踏,或步履匆匆,或步履轻盈,作文身上有数不清的一双双脚印,有长年风雨雪霜侵蚀的斑驳痕迹,它饱经岁月沧桑,备尝世间凉热。石板桥永远那样甘于寂寞,永远那样敞开胸怀,不分寒暑,不分夜昼,把人们从彼岸迎来此岸,从此岸送往彼岸,走向山外,走向四方。坚忍不拔的个性,默默奉献的品格,平等相待的风采——我的故乡的安远桥!
岁月像过滤的筛网,筛去记忆中的泥土,留下了闪光的金子。我早已欣赏过安远桥的古朴苍老,领略过长江大桥的矫健雄伟。然而,我却总是时时惦记着家乡古城那座小桥,回忆我的童年梦幻....——后记
教师点评:小作者在文中对家乡的安远桥做了介绍。小作者的这份介绍非常“不一般”,值得细细分析。首先,介绍与述景相融合。小作者始终将桥置于风景中加以呈现,桥的“形象”有了从外观到风格再到景观的提升,文章的取景范围也有了从桥这“一点”到乡这“一片”的扩大。这样一来,桥边多了景,景中也有了瞩目的焦点,文章更富画面感,意象也更为辽阔悠远。其次,介绍功能与阐释意义相结合。小作者在文中着重讲述了安远桥在家乡人的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不仅以情景化的形式阐明了桥这一事物的功能与作用,还通过展现人与桥的联结,将安远桥之于家乡的独特意义做了直观、全面的体现。而小作者此番“不一般”的介绍使桥的内涵及其价值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还帮助小作者以这样一种含蓄、细腻又独一无二的方式表达了对安远桥深厚的情感。安远桥立于古城之中,也以迷人的姿态,横跨在了我们的心河之上。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