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战神东
去年暑假,我同妈妈一起到故乡乌镇去看舅舅,那里也是茅盾爷爷的故乡。
一眼望去,只见乌镇拱桥河面横卧,水街相依,街上的房屋背水临街,别有一番景致,这里不愧是历史悠久的古镇。
我们走进一条十分狭窄的小街。这时,迎面走来一个穿白衬衣、蓝裤子,腋下夹着一叠书的小男孩。他的眼睛里流露出智慧的光芒。我想,乌镇的确是文学家成长的摇篮,乌镇的后辈也这样聪明好学!
走着走着,我抬头一看,“茅盾故居”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映入了眼帘。一走进茅盾故居,就看到一幅朴素的景象,灰色的瓦,白色的墙壁。走过一条走廊,向右拐弯,便到了茅盾爷爷的书房。书房左侧上方挂着一张茅盾爷爷小时候的照片。他身穿蓝色的长衫,头戴瓜皮小帽,正趴在书桌上津津有味地看书。噢,我可得把脚步放轻点,别惊动了主人啊!
书房里放着几张桌椅、几支毛笔和一个砚台,还有一盏油灯,陈设十分简单。那气氛让人仿佛看见茅盾爷爷正在伏案工作,看见他停下笔来,手托着腮,眼望窗外沉思。他是写得入神了,是想到了林家铺子,还是想到了民不聊生的旧上海?还是……
我们又来到了茅盾爷爷的卧室。卧室里面只有一张六尺长、二尺半宽的黑色的床。我想,这是一张多么不平常的床啊!一颗文学巨星就歇息在这张床上。
绕过卧室,来到展览厅。这里陈列着茅盾爷爷的照片,留下了他一生光辉的功绩。从“五四运动”到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的建立与建设,茅盾爷爷贡献了一生。
茅盾爷爷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将流芳千古。孕育了一代文豪的小镇,也会被人们景仰。
教师点评:这篇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懂得详略,观察细致,不仅详细介绍了矛盾先生的生长环境,展现了矛盾创作灵感的源泉所在,也分享了“我”在参观矛盾故居过程中的感受,清晰的叙述和生动的描写强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感情。由此也可知,参观名家故居,可以了解名人事迹,学习名人精神,丰富我们的生活,不失为一种提升自己的好方法哦!如果开头部分能够明确表示出“参观矛盾故居”的目的,中间部分能够对矛盾先生的文学成就做一定的介绍,同时结尾部分不是泛泛而谈,而是针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再次照应回顾一下,就更为精彩了,文章的结尾一旦仓促,就会使文章大为逊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