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印象

六年级 写景 1284字
2024-02-26 11:14:31

我去过的地方很少,写过的游记也不多,但去过的每一座城市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一幅行走的风景。脑海中存有许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去过的城市:现代、古典、精致、优雅……但有一个词我要留给印象中那唯一的城市。

这个词语是“美丽”,这座城市叫青岛。

在流亭机场的登机口登上飞回南昌的班机的一刹那,我再次回首,望了一眼这座随处可见“绿树红瓦,碧海蓝天”的城市,驻足回顾这几天的旅程,鲜活的印象触手可及。

记得初到青岛,一出流亭机场,就与清凉的风撞了个满怀。坐在观光车上,我一边听导游介绍青岛风情,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我发现青岛并不像北京、上海那样拥挤得让人喘不过气儿,也不像深圳、广州那样处处充斥着忙碌和紧张,街边漫步的人们脸上挂着的不是无奈和压力,而是满足和惬意。气候宜人,轻松舒适的和谐生活,就是这座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

我们在青岛的第一站,就是素有“海上第一名山”美称的崂山。在来青岛的飞机上,身旁一位青岛人向我指了指崂山的位置,在看了崂山第一眼后,我对“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这话产生了怀疑。因为对我们这些“开门见山”的江西人来说,崂山实在是小得可怜。看崂山有三条路线:看山、看水和看庙。我们选择了看庙。所谓的庙便是太清宫。在天气凉爽的上午,我们驱车抵达了崂山。一下车,我便观察了这能与泰山相提并论的山。从山脚向山顶望去,我发现这座山和我们以往看过的山的确很不同。南方的山从山脚至山顶都长满了葱葱郁郁的树木,而崂山却袒露出了大块大块的岩壁,黄绿相间,倒是别有一番风味。江西的名山大都有着陡峭的山峰,而崂山虽也有陡峭的山峰,但不让人感到盛气凌人,它给人的感觉是亲切而悦眼的。按照当地的规矩,我用手触着浮雕走进了太清宫的大门。“道法自然”四个金色的大字映入眼帘。太清宫是崂山最大的道场,当年汉武帝也曾来此寻仙。说不定当年汉武帝也用手摸过浮雕呢!

走过一段路后,我们来到了一个特殊的关帝殿。一般的关帝殿中都只供奉关羽,而这座关帝殿却是关羽和包拯并排而坐。当年建这道场时将两人安排在一起,也正好应了和谐的理念。

参观完了关帝殿,我们来到了一个种满古树的院落。院子里最醒目的是一棵历经千年沧桑的耐冬树。听导游说,当年蒲松龄曾在这个院子里住过,而这棵耐冬树就是《聊斋志异》中绛雪的原型……

欣赏着秀丽的山峦,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殿堂,一间又一间屋舍,一天游览下来,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崂山的魅力。清秀可爱的山峰与古老的道观互为诠释,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这就是崂山给我留下的印象。

每天晚饭后,我都会到距我们所住的八大关宾馆不远的第二海水浴场散步。踩在金黄的沙滩上,细软的沙子顽皮地在我脚趾间做着游戏。不时弯下身来,就能收到大海送来的惊喜。刚刚退潮,将手指插进潮湿的沙地,便能找到一些小小的蛤蜊、螃蟹……许多孩子提着水桶,手拿小铲来挖掘这浅埋在沙滩下的宝藏。看到一个个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的孩子,我想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海味,还是一份快乐。远望海天一色,烟波浩渺。海对岸的帆船比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望着在海上劈波斩浪的点点白帆,我不得不为青岛人民对大海的热情而感动。

山美,水美,人更美,这就是我对青岛的印象。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思路流畅,内容具体,文笔优美。文章移步换景,描写全面,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脚步对景物形成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