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搬家搬到这里以来,总感到格外的冷清,即使是从郊区到了市区,也让人好不自在。
原先我家的隔壁邻居基本上都是老师,之间也无隔阂,大家楼里楼外的相遇了,道声寒,问声好,虽说只不过是几句极其简单的上海话(套话),却让人心里美滋滋的,如阳光照到了心窝一样,浑身都是热。如果有什么困难,串个门,或打个电话,言语一声,也很少会有推辞拒绝的。
总之,大家就像朋友,相敬如宾。
搬到这儿后,同样在上海,同样是一道门,但却不同了。每天出门,看到的不是热情熟悉的脸庞,而是一张张陌生的脸孔,冰冷冰冷的,从自己眼前走过,连一句话也不说一声。大家都太忙碌了,对彼此的问候最好的也不过就是不热不冷的那句“你好”。当然大多时都把这一步给省略了,就这样不当一回事。因此串门便是罕见了,除非遇上什么急事。
在那时,一个人无聊,不愁没有人陪着玩,楼上楼下皆是玩伴,不够的话,还可以约在哪个地方哪个时间一起邀同学玩。特别是一到天黑,虽说外面有点暗,但在家里玩可不是回事。小时候点子多,游戏花样也多,没过几天就会翻新花样。玩得厌倦了,不想玩了,也就拿出平板手机玩,玩上一两个钟头,乐上一两个钟头。
但是,现在呢?
感到空虚寂寞时,只能打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把自己置身于一个虚拟的环境、世界当中,窗外还是会有小孩子玩耍的声音,不过少了很多,而且长大了也觉得没什么。再说了我也很清楚,那里当然没有我的份。我这个年龄段也不能和他们待在一起。
现在搁下笔,直起腰来,平时也只能听到楼下上幼儿园中班的小女孩的哭声嚷声,我知道她一定是又犯了什么错被拦在了门外,或者不开心了。可是,这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而是无数回。我早已成为习惯了,心如止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反正,过了没多久小女孩还会在进去的。我已经很明白了。况且,大家早已经听麻木了。
唉,看来这也是邻居,和以前截然不同的邻居。当然,也能怎么办?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取材真实,文笔流畅,情感真切。清新的文笔、隽秀的文字、流畅的叙述、丰沛的情感,都是这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