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谦虚伴随人生

六年级 说明文 691字
2023-02-01 09:26:22

水深的河寂静,博学的人谦虚。何为谦虚?谦虚是时刻保持虚心,不骄傲自满,能接受批评并善于学习。"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当下社会充满竞争,人才济济,高手如云。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虚,让谦虚伴随我们的人生旅程。

谦虚是一种品性,时代文明家宋濂自幼聪敏好学,虽有"神童"之名,却始终保持谦虚。求学时"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可见其向学之心是何等虔诚,其品性是何等谦虚。也正是因为谦心好学,他的慢慢求学路才得到了众多"先达"的指教,终成一代文宗,为后世所称赞,谦虚是每个人都应养成的品性。

谦虚是一种精神。据说孔子有一次参加祭祀典礼,他总向旁人询问,每个细节都问的很清楚。因此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得礼仪。孔子知道后并没有生气,而是说:“对于不懂的事情就要问明白,这才是真理的表现。”子贡对大夫孔圉的德行不满,曾询问孔子为什么他死后还能获得"文″的溢号,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谦虚是一种不耻下问的精神,真正的大家都对学问心怀敬畏,不断完善认知,提升自我。 谦虚是每个人都应该传承的精神。

谦虚是一种境界。曾有人说齐白石溓如空谷。只因他虽玉满华夏,但对同辈画家仍然十分尊重,显示了令人敬佩的谦虚风范。他的谦虚达到了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这一境界。来源于他对自己才能的清醒认识、对自己人生高度的一种理性认可,对他人人格和学习的一种认同。正因为谦虚,齐白石才得以成为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的巨擘。谦虚,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境界。

古往今来,谦虚为无数人铺设了成功之路,也照亮了他们人生的旅途,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更应该学会谦虚,培养谦虚的品性,传承谦虚的精神、追求谦虚的境界。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取材真实,语言流畅,立意独到。这篇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中选取的事例也较为典型,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