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城济南,有数不清的泉眼在不停地倾诉着悠久的历史。对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闻名全国的趵突泉,而是百脉泉。我喜欢它并不是因为它的泉水清漱激荡,而是因为有一位曾经生活在泉畔的奇女
子挥笔写下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同众人一样,我被李清照笔下的词迷住了。她的文辞虽像极了李煜,但又充满了一个女子别样的温柔和娇美。透过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清秀的多情女子;仿佛感受到了她“袭盛雪白衣,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娇憨和她那“沉醉在藕花深处不知归路羞红了一湖涟漪”的妩媚。我困惑了,究竟哪个才是真实的她?但无论怎么,哪样的她竟都让我如此着迷。
然而,真实的历史却带给了我一个“陌生”的李清照。她的下半段人生饱受战争流离之苦、丧夫之痛和改适之苦。身心的双重打击使她变。她的诗词不再有青春时的愉快和美好,取而代之的是“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以而是及“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的奇女黄”的清冷与无奈………
前后两段境遇截然不同的人生,
使李清照曾经的浪漫变得更显凄凉。笔下于是,我不免也为此感伤、痛心和叹息
我不禁感叹,如果李清照一直沐到了
浴在风花雪月、暖衣美食中,整日悠闲地吟诵着满含离愁别绪的词作那么,在众多的文人中,她充其量只能算位多愁善感的词人罢了。是悲苦的命运塑造了凄冷的李清照,是一潭苦水永远映衬了轻柔的李清照。
诗词繁华也难掩落魄的人生——时代替李清照选择了我们眼中伟大的词人。但转念一想倘若是她自己会不会选择一段让我们根本。无法找到和追寻的平淡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