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周庄

六年级 说明文 1818字
2022-02-26 21:17:55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个周庄。”到过周庄的人都这样说。

在人们的眼里那有着900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老的建筑、蜿蜒的小河让人最是魂牵梦萦。其实,周庄的吃也风味独具,特别是在弥漫着古朴悠远文化的环境中品尝周庄民餐,其感觉绝不逊于高堂上吃豪席盛宴。

据说著名画家陈逸飞就是在周庄双桥边的一家酒楼上,画出举世佳作《故乡的回忆》让古镇扬名世界的。想必陈先生当时是为周庄的美食、美酒、美景所动而灵感大发的吧。

周庄水产丰盛,四时不绝,盛产白蚬、银鱼、鲈鱼,而它们被称为“周庄三珍”。南风吹时,白蚬最肥,韭菜炒蚬肉是家家户户都能尝到的鲜美菜肴。麦熟时节,白蚬大量上市,这种富含蛋白质的水产每年都大量出口到东南亚市场。清明前后,银鱼是周庄盛产的河鲜,在浙沪高档餐厅中的银鱼炒蛋是这里的家常菜。过季后,银鱼干就成了周庄街市上摊摊都有的特产。两腮鲈鱼是周庄的名鲜,三四月间,油菜花开时,鲈鱼最肥,所以又叫菜花鱼。此外,鳗鲡、甲鱼、河虾也是这里随处可见的河鲜。据当地人讲,周庄的螺蛳比别处的都鲜,其原因不得而知,只是周庄各种宴席中都少不得一盘炒螺蛳。

周庄的纪念品中最多的、最有特色的当属食品,其中以万三蹄、万三糕、腌菜苋最为著名。漫步在周庄狭窄的石板街上,见到最多的便是卖万三蹄的店铺,无论你是多么坚决地“拒肥”“拒猪”主义者,都无法抵制那鲜亮、酱红的猪蹄散发出的阵阵浓香所带来的诱惑。万三蹄,据传是江南巨富沈万三家招待贵宾的必备菜肴。“家有筵席,必有酥蹄”,经过几百年的演变,作为富裕和吉庆的象征,万三蹄已成为周庄人逢年过节、喜庆婚嫁的主菜,也是招待宾客的上乘菜肴。万三蹄用料十分讲究,以肥瘦适中的猪后腿为原料,加入调制的配料,入砂锅经一天一夜煨焖而成。制成的万三蹄皮色酱红、香气四溢、肥而不腻、入口即化。万三蹄吃法别具一格,蹄中有两根长骨,抽出一根为刀,将其切开,即可“不用刀而分食”。传说,当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难沈万三,令其不用刀而分蹄,沈万三灵机一动,用骨为刀,躲过一劫。周庄的万三蹄,除可在酒楼宴吃外,还可带走。由你选好,店家现场用真空包装好了给你,童叟无欺,古风犹存。

如果你看到有人边飞快地切着什么,边不看刀而抬头与过客不停地打着招呼,也不必大惊小怪,那是卖万三糕的师傅在展示绝技刀工。万三糕是一种用米粉和糖等材料制作的小食品,有几百年的生产历史,它与苏州的云片糕区别不大,由周庄邹民茶食作坊首创,因沈万三家喜食并于年节大量购买送亲赠友而冠名“万三糕”。周庄的万三糕是现做现卖,只见作坊师傅手持一把厚背宽刀,看也不看,在制好的糕坯上上下翻飞,转眼之间,片薄如纸、薄厚均匀、不散不断的米糕就整齐地展现在台案上。有时,师傅边切边抽出一片递给过往的客人“侬尝尝来”而手中的刀并未停顿片刻。

周庄家家户户都要吃的,当属腌菜苋。每到春末,油菜抽薹,采下洗净,晒成半干,装入坛中,加盐、糖等连闷带腌,三五个月后取出,清香异常、甜咸适口,可生食亦可烧汤、热炒,周庄人百吃不厌。

周庄水净,因而茶香。在这里,称饮茶为“吃”茶,常有男女老少围坐一起,有茶有点,边吃边喝边谈,这茶被称为“阿婆茶”。吃的茶食不同别处,除兰花豆、米糕、糖果外还有酱瓜、腌菜苋,这些都必不可少。话说累了,口吃咸了,喝一口茶,故将饮茶称为“吃”,也算恰当。说到周庄水,就不能不提周庄酒了。因为水质优良,所以酿出的酒也十分清醇。民国年间,周庄已有酿酒作坊14家,年产黄酒就达千万甏(每甏25公斤),用糯米酿制的白酒也是色清味美,因农历十月酿制的为最好,所以称其“十月白”。直至今日,周庄仍有大量的酒生产,让来周庄的人可以尝着周庄菜、啜着周庄茶、品着周庄酒。

我和爸爸是岁末到的周庄,原以为吃鲜的季节还未到。过富安桥走入南市街上,落座沈厅酒楼,菜上得很快,凉菜有咸鸡、周庄腌菜苋、盐水河虾、羊膏;热菜有清炸放屁鱼(周庄一种特产小鱼)、清蒸白丝鱼、小烧羊肉、红烧万三蹄、生筋肉圆、雪菜蚬肉、炖菜苋、辣炒田螺、清蒸大闸蟹。周庄特产几乎样样不差。伸箸夹菜入口,更是风味独具,不仅有苏浙菜的鲜、美、清咸,也具淮扬、上海菜的清淡微甜。或许是水乡的环境宜人,抑或是周庄菜肴乡土味正,从南京、江阴、扬州、苏州一路吃过来的我不禁味觉一振,脱口而出:“食在周庄!”三分醉意,再上双桥,桥下游船往返,两岸酒旗飘扬,茶楼酒肆中传来欢声笑语,想是尝得周庄菜、品得周庄酒恰到兴处吧。

离开周庄已有月余,可那浓浓的水乡美味,于记忆中仿佛还能伸手触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