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1):自我反思

六年级 说明文 1115字
2020-07-31 09:01:53

1931年5月7日,纽约发生了该市以来最轰动的一次围剿实践。经过几个星期的搜寻,“双枪杀手”克

科洛雷——这个既不喝酒也不抽烟的枪手——陷于穷途末路,被困于西尾街他情人的公寓里。

科洛雷伏在一张堆满杂物的椅子上,不断地朝警方开火。成千上万激动不安的市民哟,上街头观看这场枪战,因为在纽约的街头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

当科洛雷被抓到的时候,警察总督莫隆尼宣布,这位双枪恶徒是纽约有史以来最危险的罪犯之一。总都说,“他杀人,连眼都不眨一下。”

但是,“双枪手”科洛雷对自己有什么看法呢?当警方向他的藏身之处开火时,他写了一封《至有关人员》的信。在写这封信的时候,鲜血从他的伤口涌出,在信纸上留下一道红色的血迹。在信中,他这样说道:“在我的衣服之下是一颗疲惫的心,但这颗心是仁慈的——一颗不会伤害任何人的仁慈的心。”

但是,在被捕之前不久。有一天,克洛莱在长岛一条郊外道路上的车里和一名女友亲热。一位警员走到他的汽车旁,说:“让我瞧瞧你的执照。”

科雷掏出他的手枪,一言不发的朝警员连发几枪。当那位垂死的警员倒下去的时候,科洛雷从汽车里跳出来,又朝着他不能动弹的尸体开了一枪。而这就是自称“在我的衣服之下是一颗疲惫的心,但这颗心是仁慈的——不会伤害任何人的仁慈之心。”的凶手。

科洛雷被判坐电椅。当他抵达辛辛监狱(美国关押重要罪犯的监狱)的死刑室时,他是否曾说过“这是我杀人的下场”之类的话呢?没有。他说的是“这是我正当防卫所得到的结果。”

这则故事的重点是:“双枪杀手”科洛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

这只是匪徒中一种特殊的态度吗?如果你这样想的话,听听这段话:“我一生中最好的时光都花在为别人提供轻松的娱乐,帮助他们得到欢乐上,而我所得到的是辱骂,是一种被搜捕的生活。”这段话是美国大名鼎鼎的黑社会头子阿尔卡普说的,他曾是美国昔日第一号公敌,横行芝加哥最阴险的恶人。

阿尔卡普不曾责怪自己,他真的自以为是一个大众的恩人——一个不受感激而受误解的大众恩人。苏尔兹,纽约最臭名昭著的匪徒之一,在一次报纸访问中,他说他是一名大众恩人。他相信自己真的是一名恩人。

辛辛监狱的典狱长说过:“在辛辛的罪犯,似乎没有一个自认为是坏人。他们和你我一样是人。因此他们辩护,他们解释。他们会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撬开保险柜,为什么随时要扣动扳机。他们大部分人都有意以一种不论是错误的或合乎逻辑的推理,来为他们反社会的行为辩解,甚至对他们自己也是如此,因此气宇轩昂的坚持他们根本不应该下地狱。”

如果以上的这些监狱里的亡命之徒,他们从来都不责怪自己。那么,我们日常所接触的那些人呢?

过世的百货业祭奠人约翰·华纳梅克尔曾坦言:“我30年前就学,到责怪别人是愚蠢的行为。因为要克服自我的缺陷,都已经很困难了。”

西方现代人际关系教育的奠基人戴尔·卡耐基认为:“华纳梅克尔早就学到了这一课,但我自己却必须在这个冷酷的地方,碰撞了三分之一个世纪才开始领悟出‘100次中有99次,没有人会责怪自己任何事,不论他们错的有多离谱。’”

这就是自我反思的重要性,我们间极其缺少的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