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跟着姥姥喝普洱茶,心里一直好奇,这号称“能喝的古董”的普洱茶,生长在什么样的地方呢?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假期里,我终于在云南的景迈山上找到了答案。景迈山是有着近两千年种茶历史的古茶山。
飞机降落在了开满三角梅的西双版纳澜沧机场。机场三面环山,向山上眺望,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树林,隐隐还能看到一大丛一大丛的凤尾竹。微风吹过,凤尾竹随风摆动,好似碧绿的春水泛着阵阵涟漪。
小姨开车来接我们上山。山路由石头铺成,坑坑洼洼的,车子一路颠簸,让我胃里很难受。可没一会儿,我就被窗外那如画卷般的景致吸引了。青蓝色的瓦、翘翘的屋檐角、黄澄澄的竹子编成的墙壁,构成傣家竹楼特有的风格。
到了我们要探访的古老茶山庄,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鱼塘,塘中有许
多鱼儿在嬉戏,几只白鹅也在塘中浮游,真是应了那句古诗:“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茶庄里还生长着几棵古茶树,据说有五百年到八百年的树龄,它们长得枝繁叶茂,高过了屋顶。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景迈古茶山。山上漫山遍野的高大乔木,有的生长了上千年,少的也有上百年。古乔木的浓荫下,生长着无数的古茶树,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古茶树的叶子有巴掌那么大,绿得透亮。茶树中有一棵最为有趣,它的上半身已经被雷劈断,但在断口上又发出了一点点新芽。
我爬上山顶,景迈山的风光便一览无余。整座山都被夏姑娘涂绿了,浓淡不一的绿,仿佛一卷绿色的水墨画。绿中又钻出几抹淡红,那是盛开在山林的三角梅,为景迈山的风光增添了几抹亮色
回到家里,我查资料发现,景迈山原来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座千年万亩古茶山,是世界茶文化这顶皇冠上最为夺目的明珠。
我在景迈山上看到的最亮丽的风景,不是以上这些,而是“金达摩”普洱茶制茶人——令人尊敬的董奶奶,还有其他制茶的工人叔叔们。宽敞的车间里,数十吨经过精挑细选的毛茶(指从茶树
上采下的鲜叶经过初制后的产品),堆成了一座“茶山”。十分壮观。工人叔叔们在温度很高的车间里将毛茶称重、压饼、包装,然后装在纸箱里,运往另一个房间。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原来我喝了多年的普洱茶,是这么加工出来的啊。难怪董奶奶说,茶庄的每一片茶叶都是用心做出来的!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内容具体,文笔流畅,情感真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