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节日,每到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每家每户都吃起香喷喷的粽子,关于粽子,还有一个让人热泪盈眶的故事呢!
在公元前340年,楚国有一位大臣,名唤屈原。他聪明能干,经常向国君提出好的建议。可一些谗臣却经常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王信以为真,将屈原流放到了荒无人烟的地方,由于不采纳屈原的建议,没过多久,楚国就被敌国吞并了。
得知自己的国家灭亡了,屈原非常伤心,他带着亡国之痛,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中,再也没有上来。百姓们划着船找了好久好久,都没有找到屈原的躯体,为了不让鱼虾损害屈原的躯体,一个百姓想到用苇叶把饭团包起来然后扔到水里,这样就不会被鱼虾吃了。大家都觉得这个建议好,从此以后他们就用苇叶包着饭团再用彩线缠上,渐渐的就演变成了粽子。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屈原先生,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以赛龙舟、吃粽子等形式来祭奠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活动就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端午节。
其中,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每到端午节,中国的南方地区就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龙舟。人们划龙舟是为了祭奠水神、龙神等祭祀活动。大多数人都是为了祭奠屈原。
龙舟结构紧密、做工精细、用料考究、色彩丰富,它是由龙头、龙尾、干船等部分拼装而成。龙头、龙尾还需用樟木雕制,涂油、上漆、着色,十分仔细。插在大傍上方的闸水板多用杉木制造,以防河水从头、尾、边倒灌。
龙舟虽色彩不一,但每只龙舟上的队员衣衫与舟桡、龙头、龙尾颜色相同,久而久之,人们习惯以色彩命名龙舟。如:“桃果红”、“花蓝桡”。另外,龙头造型也形态各异。“五邑乡里看龙舟,看到龙头便知舟”道明了五邑传统龙舟的特点……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每个都含有不同的意义:有的是纪念屈原,弘扬屈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有的是体现了团结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有的则是具有增进亲情、密切人际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意蕴……端午节的习俗如此之多,想要知道别的,要靠自己去了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