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与重。

六年级 其他 727字
2020-03-01 16:03:07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世人都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显然,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等,是绝大多数人不能不看重的种种追求。

但也有人,他们在生命中的某一时刻,跳出了原先的价值判断与选择,立足于更高的层次,审时度势,追问内心。这一刻,他们从更高的维度正视自己,认清自己,甚至重塑自己。他们或许看轻了先前的种种追求,开始看重并寻觅生命中一些隐秘的、却如水底金砂般闪烁的更加珍贵的东西。也往往是这些人,活出了独属于自己的人生境界,犹矿出金,如铅出银。

“片心高与月徘徊,岂为千钟下钓台。”林和靖婉拒宋真宗的盛情,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梅妻鹤子,我行我素,躬耕隐逸,自在逍遥。试问:名利自由,孰轻孰重?逍遥如斯,不向往乎?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斯特里克兰看轻物质生活的富足美满,拾起画笔只因更看重理想。一如高更在大溪地重获创作灵感:线条粗旷原始、色彩神秘绚丽,他的作品无愧为后印象派画中翘楚。且问:为理想奋不顾身,从而享受发自内心的平和与喜悦,既不懊恼,又不羞耻,真不慕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人托身于凡躯,物寓形于尘埃。说到底,我们都是凡夫俗子,食色性也,终不能完全忽视、摒弃。只是罗绮千箱,不过一暖,食前方丈,不过一饱。物质上的占有与享受若是极端到像葛朗台一般,把看到金子、占有金子当作自己的瘾头甚至毕生追求,未免轻重颠倒,可笑可悲。

试想,有谁会承认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否,人生境界的高低,存在客观而绝对的衡量尺度呢?众人之所重未必重,众人之所轻亦未必轻。何为轻,何为重,皆如饮水冷暖自知。

因此,不要总将自己置于麻木的忙碌与踏实中,时时保持一颗清醒之心,正视并敢于追求自己真正看重的,正如苏格拉底所说,认识你自己。如此,再回首时,方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而我已飞过。能认清自身所求,辨别轻重而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独立之人,定不枉来此世间一游。他们的生命,绚烂如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