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的夏天,我带着憧憬与欢喜踏上了三尺讲台。当第一声“老师”传入耳膜,那种幸福与神圣不亚于听到女儿第一次呼唤“妈妈”。那一刻我就默默告诉自己,“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什么样的老师,我就做什么样的老师!”
带着这个信念走在教育的路上,我始终坚持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严慈相济,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我努力做到呵护孩子的童心,让孩子信任你,乐于与你交流。
那天,我班一个小男孩告诉我说:“老师我去看火车了,我还拿石头砸火车了一一”“哦你拿石头砸火车了,你是不是觉得火车很新鲜,那改天也让你妈妈带你亲自做一做火车,到时到有小朋友也拿石头砸火车,万一砸着你是不是很危险?”他若有所悟地点点头,蹦跳着离开。我觉得既没阻断了他对你的信任,也告诉他不应该这样做。
是啊,孩子,就应该以孩子应有的姿态绽放,那才是对教育的美好诠释。
我现在新接手的班在教学楼后面的平房里,小家伙们一下课就开辟着他们的领地,那几天老喜欢在夹道的沙堆上堆城堡,玩得不亦乐乎。那次,几个小家伙围在一起兴奋地争抢着什么,其中一个小朋友兴致勃勃地跑过来告诉我:“老师我们挖到一大块金子。”我过去一看,哦!有几个正举着一块挖出来的大水泥块。我忙接过来说:“孩子们,金子是黄色的,这可不是金子。”一小不点儿脱口而出:“这是灰金!”看!多么可爱的孩子。还有几位手中握着一些碎片,看来是因分到了金子高兴。我并没有制止他们去沙堆玩耍,而是在放学后把水泥板扔到很远的地方,再在一边看他们在沙堆里创造着属于他们的童话……等他们长大后再来回忆自己挖的金史,将是多么幸福啊!
真的,可能是骨子里爱孩子。每当看着小家伙们凝神捧读着一本喜欢的课外书或者是课下如同猴儿般游戏、跳跃着;课堂上兴奋地高举着小手惟恐争不到机会时的踊跃劲……幸福就会弥漫开来……
童心是娇嫩的、易碎的,稍不留神,就会从过分的要求中逃走,从粗暴的呵斥中消失,孩子们的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是需要成人精心呵护的。
要抚慰孩子,尤其是批评后的抚慰,有时为了站齐说:“好好看看!你和前面的同学要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后面的同学因为你而站斜了!“然后给他调整。在此时这位被指责的学生心里肯定不舒服。那就重点关注他当他能保持站好时,快走到他面前摸摸他的头对他说:“瞧!你现在干得多好!你们这排也都站好了,以后都要这样哦。“此时学生心里的阴云散去,他很快又能接受老师的评价了。虽然,我们注重规范的结果,但我们为何不在追求完美结果的同时注意一下孩子的感受呢?
鼓励孩子大声说话,做一个自信、阳光的孩子。每个班里都有内向、胆小的孩子,这些孩子从不越雷池半步,但是参与意识也不强。最头疼的要数让他们起来回答问题了,声音如蚊子叫,只有他自己能听得到,基本失去了交流的意义。遇到这样的同学,我总能会告诉他你大声说话的声音很好听。这样不断几个学期下来,班里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充分尊重孩子,呵护他时,把他当孩子;尊重他时,就把他当朋友,改责令为商量。
师爱是自我反省,在自己身上找不足一一课堂上发现一个打哈欠的孩子,我就非常内疚,回头默默找出自己的不足。我要让孩子们喜欢我的教学,我的课堂,师爱是空无一人的教室里教杆落下的力度;师爱还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光般的笑脸;师爱还是当自己教的学生离开自己时的难过……
“播撒了爱的种子,收获的就是感动”这一点儿也不错。
责任是爱的升华,我将我继续着我的继续,我知道不能做到最好,但我一定要做到我能力范围内的最好,因为我的教育生活告诉我,爱是教育最有效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