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得这本书是什么时候来到我家的,只知道它有一个漆黑如墨的封面,上边摆着三个大的,金黄的字——稻草人。
今年的七月,本该是骄阳似火,却阴雨连绵,到处都很潮湿,小水凼里积的清水仿佛永远都不会干涸,像镜子一般映照着举着白色雨伞的我,我的手里拿着一本书,黑色封面。
清晨,空气里弥漫着被细雨沐浴后的迷人香气,乡下有许多的大树,长得茁壮茂密,树干像干裂的皮肤,斑痕累累,布满了沧桑的印记,经过雨的洗涤后显得稍微湿润了点,然而树枝却生机勃勃,它们极力伸展开柔软的身躯,上边结出的青叶也毫不示弱,贪婪地吸食来自天空的馈赠,一簇簇占满了枝丫,像是守城的士兵,整棵大树就像一柄绿色的雨伞,可比我手里的这柄威武多了。
缓慢地走着,聆听大自然悦耳动听的音乐,有雨精灵敲击叶片的咚咚声,有早起的麻雀儿清脆明亮的吱吱声,一切都很和谐,美妙,就这样漫无边际地走着,随心所欲,但总会有一个终点——稻子地。
大片大片的,格子分布的稻子地,漫山遍野,微风轻拂,无数棵饱满可爱的稻子随风摇曳,远远望去,就像翻滚的青色波浪,起起伏伏。
我翻开手里的书,一边享受地嗅着书墨的香气,一边准确地翻到了124面。“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稻草。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读到这里,我继续沿着田埂向前走去,泥巴湿湿滑滑的,一个不小心就会摔下去,在一个猛的转弯处,抬起头,看见了他。
我慢慢地靠近他,裤脚被晶莹的露珠沾湿,凉丝丝的。与书中不同的是,他的帽子是一个老旧的,有些发黑的稻杆编制的草帽,“帽子下面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栓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抚摸着稻草人被雨水浸湿而显得干瘪的身躯,他就像农夫一样,努力劳动着,辛苦着快乐着。
我的心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所跳动着,深深地陶醉在稻草人的思想和话语里。“果然,叶尖卷起来了,上面留下好些小蛾下的子。”读到这里,我忍不住向周围紧张地望去,还好,这里没有祸患。
“‘我渴死了!’孩子竟然大哭起来。在空旷的夜间的田野里,这哭声格外凄惨。”那尖利悲凉的嘶哭声仿佛已经传到了我的耳朵里,那母亲无奈却心疼的神情好似浮现在我的眼前。
“又过了好大一会儿,她忽然举起胳膊,身体像倒下一样,向河里窜去……”我几乎把眼睛闭上了,不想看这惨忍的一幕……
稻草人见证了人间的凄凉,世间的常态,失明老妇人唯一的希望——稻田却被无情的小蛾全部啃食了;贫穷的孤寡母女,女儿连想喝茶的愿望都无法实现;绝望的花季少女宁可去死也不愿去受折磨……稻草人的一次次痛呼,想要帮助他们的话语,让我沉思:稻草人亦是如此,那人呢?
治愈人心的故事,越过现实的藩篱,带给我无边无际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