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三味书屋和其周围的小花园更像是一个孩子们的乐园。他用深情而不失调侃的笔调描述了园子里孩子们的种种趣事,也把一份浓浓的亲情和童真带到了这个小小的园子里。通过阅读这些文字,我们仿佛也能听到孩子们在欢笑、嬉闹,以及老师突然大喊的声音。这个小花园似乎就在我们眼前,让人无法抵挡想要走近、探寻的欲望。
在三味书屋的园里,除了美丽的花坛和桂花树,还有无尽的乐趣和冒险等待着孩子们去探索。鲁迅先生提到,可以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这些简单却趣味十足的活动都让人怀念起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但是,学生们太多,先生大叫,让人想起繁琐的学习和日复一日的功课。但是即便如此,鲁迅先生在文中仍然透露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天真烂漫的感情。油蛉低唱,蟋蟀弹琴,遇到的蜈蚣、斑蝥也给园里增添了生动的感觉。这些都是鲁迅先生带着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自然时,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所产生的美好体验。
这样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深深地植根在小鲁迅的心中。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的年代,他也曾经像其他孩子一样,夺得了竹竿上的龙虾,捉到了树枝上的蚂蚱,甚至偷摘过邻居家的果子。在这过程中,他感受着自然的魅力和神奇,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和奔放。鲁迅先生也在那个时候,通过听保姆讲故事,开阔了自己的思想,了解了世界上很多不为人知的奇闻趣事。
真不懂自己怎么会如此喜爱作者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感受天真烂漫,引发共鸣,读起来亲切激情。或许是因为随着成长,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严肃,越来越忙碌,失去了那份本真的自然情感。在读到鲁迅先生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的描写时,我们仿佛又找回了那份天真的感觉,那份不受世俗桎梏的自由。读起来,引发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重新审视自然,看待世界。
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流淌着一份对自由的向往,这种向往不仅仅是儿童所特有的,也是人类永恒的渴求。现今的社会之中,我们越来越少地能够感受到那份纯真的自由,也许是由于生活的快节奏,也许是因为工作的紧张和压力,我们失去了那份愉悦,失去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能力。但是,鲁迅先生用他自己的真挚情感告诉我们,这份自由依然存存在于我们的心灵深处。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谈及了阅读书之后的真切感受,很好地做到了有感而发。作者的感悟不仅真切,还颇为深刻。作者能够联系自身而分享感悟,这篇读后感也更加彰显了书的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