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成就梦想——2022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六年级 读后感 714字
2022-09-08 10:30:49

望星辰而去,踏日月而归。我向往的不仅是梦想,还有诗和远方。幼鹰不经受掉落悬崖的痛苦,怎能展翅翱翔?河流畏惧路途遥远,怎能拥抱大海?梦想不是说出来的,是拼出来的。2022年的《开学第一课》就诠释了这个人生哲理。

在病毒的咆哮中,一场盛大的冰雪之约——北京冬奥会,重新点燃了全球人民的希望。在这场惊喜的背后,是无数工作人员的艰辛、无数志愿者的支持与帮助。坚持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再一次与世界共享奥林匹克的荣光。主持人撒贝宁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三位工作人员。他们在暴风雪中爬上雪坡检测滑雪赛道,在41个屏幕前屏凝神,在冰面上端着沉重的奖杯。如果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努力与训练,我们又怎能看到这样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会呢?

画面一转,一位气宇轩昂的老爷爷站在了舞台的中央他就是中国植物遗传育种学家82岁高龄的谢华安院士。他还带来了一粒他研究了20多年的种子——一粒拥有超能刀的再生稻种子——2优航一号。它有着超强的再生能力,稻茎被割断后,可以在1小时内长高一厘米。而且,在第一季被割掉以后,30天后即可抽穗,30天后又可以收第2季。

为了这一粒蕴含希望的种子,谢爷爷年轻时千里迢迢地去到了四季常温的稻米种植研究基地——海南。因为当时条件落后,环境恶劣,还要连夜驱赶老鼠。谢爷爷廋了很多,但他仍然在坚持,因为他心里2只有一个念头——让人民吃饱。因为当时我国粮食产量很低,农民们在田间劳作一年还吃不饱饭。今他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他外婆的一个小愿望——吃一碗糑。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她都实现不了。哎,这个想到我们现在浪费粮食的行为,不免心怀愧疚。但是,在谢爷爷的努力下,中国的第一批再生稻收获了!多么了不起的一项成功!撒贝宁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句话永远不会错。”

梦想不是想来的,也不是说来的,是去拼来的!是干来的!朝气蓬勃的少年们,为了你们的梦想,去拼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