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观后感

六年级 读后感 525字
2025-11-05 18:00:34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踏上了东北这片土地。临行的夜里,他对妻子说,明天我要出趟远门,可能很长时间我回不来,家里就交给你了。可是今天一别便是永别了

他本是河南确山的热血少年,18岁时在纺织工业学校读书,最大的心愿不过是想让乡亲们穿上暖和的衣裳,可918事件的枪声打破了平静,他。毅然奔赴东北的冰天雪地,他带领着抗联战士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周旋,100多名战士让敌人闻风丧胆

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了。2月23日当敌人的包围圈越缩越小,他孤身一人却毅然选择了战斗到底。他说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敌人的子弹如雨点般倾泻,直到最后一颗子弹贯穿胸膛。他高大的身躯缓缓倒下

日寇解剖他的遗体时震惊地发现他的肚子里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他们无法理解,是什么支撑着这个瘦弱的身躯,在零下40度坚。坚持了那么久。是信念,是对祖国的热爱,是不愿做亡国奴的尊严,杨靖宇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如今亮与县的纪念碑高耸入云,那是后人对它的敬仰,绵延2月23日。人们都会送给她一束花

铭记不是沉湎于悲情,而是从历史中汲取精神的钙质。奋斗并非空喊口号,而是将先辈的理想火炬紧。握在手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必将承先辈之志,用我们一代人的奋斗去守护好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可爱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