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兵马俑

五年级 状物 633字
2020-06-22 00:29:21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作为秦陵的陪葬品。因为古代君王死后,他们的奴婢为了“去地府保护君主”,就形成了“活人陪葬”。在原始时代,一个种族的统领死后,侍奉他们的人就得和他们一起,失去生命,作为陪葬品。所以造成了很多人无辜死亡。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的形式,既减少了活人死亡,又较为环保,可谓是一举两得。

秦兵马俑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一共有三个俑坑,一号为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总面积为14260平方米,约有6000个陶俑。最有特色的是二号俑坑,6000平方米,四个方阵,战车、骑兵、弩兵混编,严整有序,无懈可击。三号为整个军队的统领系统。

最有趣的是他们的面部。虽然身体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但是却千人千面。有的是浓眉大眼,圆眼肉鼻,一股老实劲儿;有的是眉清目秀;有的尖嘴猴腮,眉毛细而壳,有种机灵劲……

他们有的有着坚定的眼神,似乎随时准备与,敌人厮杀;有的面无表情,却握紧了手中的武器,暗暗做着准备;有的表情犹豫,似乎想念着家乡……

兵马俑已出土的已经规模宏大了,但实际上还有很多未出土。因为兵马俑刚出土的时候,上面都附着彩漆,这些彩漆得以保存下来,是因为土壤潮湿,水分让彩漆不会脱落。但运出来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因空气干燥,久而久之,彩漆就失去了鲜艳的颜色,变成了现在的“陶俑”。在科技技术还不够发达的前提下,人们不敢再开发兵马俑。

规模宏大的兵马俑,让我们得以窥见秦始皇军队的冰山一角,但是因为科技原因,我们看不到那鲜艳的色彩。相信在未来,我们能够看见它的全貌。

教师点评:这篇作文描述了秦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规模和特色,整体观点明确,立意深刻。但是,在语言表达上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下面的点评中,我将重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1. 语言表达需要简洁明了,语言过于生僻和繁琐让读者感到有些费解。建议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2. 细节描述需要更具体,比如对于“严整有序,无懈可击”的描述可以再详细一些,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多样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兵马俑的壮观,更直观地将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以及可读性。 3. 文章中存在一些表达错误,如“兵马俑已出土的已经规模宏大了”应为“已经出土的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存在一些表达重复的问题,如“似乎随时准备与敌人厮杀”和后文的“暗暗做着准备”。 总体来说,这篇作文的中心脉络比较清晰,内容也比较丰富,但由于语言表达上的不足,让文章显得有些生硬和单薄。通过加强细节描述和语言表达的简明化,这篇作文将会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