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祖父告诉我屋后泥巴外的兰花开花了。
我一时经得无语,匆匆走出房门想看个究竟。没想到刚到拐角处,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就扑鼻而来,令人神清气爽。早就仰慕兰花大名,却未料到这“寒熏待清风”的兰,在立春这一天就破苞绽放了,在路边这不起眼的小地方,尽展姿色,尽土芬芳。
这兰花不是刻意栽上的,自然也少了人们的精心和物,重生的杂草差点淹没了蓝花娇小玲珑的身影,过路的车也是把淡黄的花瓣介绍了点点淤泥。它永远没有家中的大花蕙兰高贵典雅,也没有花卉市场展示的莲瓣兰稀有奇特。可是它散发的馥郁之香使我沉醉。
不管他花容是否艳丽,不管它生长在哪里,那融入泥土气息的芬芳,饱含着清新、朴质。无时无刻不沁入我的心脾。
那纯洁的香告诉了过路的车与人,兰与身旁野草最本质的区别。此时我的脑中突然闪现出崔涂《幽兰》中的句子“不知当路草,芳馥欲何为。”兰生于幽谷,那份归你之“幽”,不仅是枕石激流的隐士所具有的最高的精神境界,更是一种远离污浊环境的追求。
兰洗净了浓妆,才有了那沁人心脾的馨香,才博得了“求者遍山隅”的称赞。不取悦人的秉性,是他退出了争艳取宠的舞台,纵使“无人见赏识”,依然“自得的芬芳”。清高却无傲气,刚讲又柔美,这气质使兰花隔于尘世,升华为“花中君子”。于是,《孔子家语》便赞曰“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兰,我称它“中华魂”。
窗外寒冷依旧,河水还没有化开,可兰花的清香已越过冰雪的界限,越过寒风的阻挡来到我的身边。香气清淡而持久,不为春天迟来,霜冻严重而逊色。
即使恶劣的环境迫使兰花败了。枝叶枯了,可他挺拔的身姿丝毫未变。“穷且益坚”是君子提高的精神境界,亦是兰花独有的风范。
篱笆外早放的兰花,无须人赏,也不求人赏,“山静竹生韵,池清兰自香”。想来想去,在熟事中奔波劳碌的我们,确实应该自惭形秽了。
回家后,坐在窗边,深吸一口窗外的新鲜空气,总感觉那股清香没有消散。那味道使我心里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冲动,那冲动具体是什么,我却怎么也说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