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其父李格非受教于苏轼,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母为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出生于士大夫家庭的李清照自幼家学甚笃,加上天资聪颖,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十八岁时,她与赵明诚结为夫妇,二人爱好收藏金石、品鉴书画,志趣相投,感情笃厚。而后元佑党祸横生,她被迫离京屏居,金兵来犯,流亡路上遭逢丈夫故去。此后更遇人不淑、身陷囹圄,晚景多少显得凄凉。曲折多舛的命途也影响到她的文学创作,早年的清丽明快陡然转为黯然凄凉。
整体观来,其词作多婉约秀丽,人称“婉约词宗”。至今,她的诗文作品多已失落,而在这段南渡流离中所补写完成的、寄托着赵明诚遗志的《金石录》,流传至今。
提起李清照,人们多半会在心中勾勒出一个幽怨凄婉的女子形象,只因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其中情境太过伤感凄凉。众所周知,她的一生波折太多。本是出身书香世家的高门闺秀,得以尽览京都繁华,又与丈夫伉俪情深,二人出入成对,携手收集金石、赏玩字画,恍若“葛天氏之民”,即便屏居一方,也能做到“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哪知灾祸频生,金人步步紧逼,山河破碎,赵明诚猝然离世,而倾尽二人心血的金石也在流亡的过程中所剩无几。1132年,临近知命之年的她流落杭州。从她那时与人的书信可知,孤苦无依之下,她再嫁给了官宦子弟张汝舟,不久识破了对方觊觎她珍藏的丑恶面目。为了摆脱婚姻,她告发恶行多端的张汝舟,本人却也陷入囹圄(宋时妻子状告丈夫,无论是否正当,都将被关押入狱)。前半生的明媚畅快,衬得后半生分外惨淡寥落。但假如我们仅以时乖命蹇、善写伤愁来定义这个奇女子,便错失了她“词宗”美名之外的风采。
书香世家出身的李清照,在文墨浸染中长大,诗文并举。年少时,她读罢《读中兴颂碑》,触动之下,书笔写下《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和诗两首,陈言“安史之乱”兴衰变换,感慨北宋的风雨飘摇,借古讽今、针砭时弊。“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当时人、当今人很难想象,这些关乎时局、沉郁悲壮的字句,竟出自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之手。
大宋已经是南宋了。由于宋朝重文轻武,现在国里已经没有多少名将,岳飞虽勇猛,却被奸臣陷害。此时,李清照身上的文物被骗光,年轻时的风光无限,已经烟消云散。此时,她文风突变,写下了千古名篇《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回顾李清照的一生,前半生可以说是风风火火,后半生却十分悲惨。这就是李清照的故事。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情感,颇为打动人心。清新的文笔、隽秀的文字、流畅的叙述、丰沛的情感,都是这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