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思考

五年级 议论文 1047字
2020-06-25 16:59:14

近日,一份《红楼梦》阅读作业走红网络。“如果贾府成立抗疫小组,谁是组长?贾宝玉患新冠肺炎会传染给哪五个人?”在很多人直呼“脑洞大开”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反思!

《红楼梦》阅读作业的改变,是当今传统文化创新的缩影。

回看二零一九年“人们最不想阅读的十本书”榜单,你会发现《百年孤独》、《哈莫雷特》等世界级名著纷纷上榜,而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红楼梦》更是位居榜首。一方面,在二十一世纪的快节奏下,人们已经越来越难有空闲时间静心阅读名著;另一方面,传统深邃的历史意义使得普通人难以真正了解它们。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由觉得与其选择对自己而言枯燥无味的名著阅读,倒不如刷上几遍抖音,看几个短视频有趣。因此,这个作业看似是与大疫情背景相结合,不如说是传统与新时代的结合。这样的作业既让学生对当下疫情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他们有了兴趣去接触,去研读文学经典作品。

不仅仅是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需要创新形式,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需要大胆创新。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真正滋养生命力。

故宫就是创新中的佼佼者之一。刚刚对外开放时的故宫,人们第一时间浮现出的念头大多是“皇宫”“紫禁城”等厚重的名词,在其被赋予文化、政治、经济、艺术等多重含义的同时,也为它蒙上了一层沧桑的历史感。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也延续了朝廷更迭的辉煌历程,导致人们面对它时难免有生涩之感。然而随着故宫文创、《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接地气的新时代产品不断推出,故宫——一个早已在历史风尘中老态龙钟的古董,新晋为了“网红”。这一切,都离不开故宫跟现代技术结合的转型。

由此可见,“贾府成立抗疫小组”是新冠肺炎疫情大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自一九年年底第一例新冠患者确诊以来,人们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防疫行动。“今年上门,明年上坟”“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等一条条硬核标语,正是战疫背景下齐心抗疫的生动体现。中央防疫领导小组迅速成立;方舱医院拔地而起;钉钉线上教学有序展开……这一切,同这一份作业一样,都是顺应大背景的产物,是我国防疫措施的有效证明。

作业是为了提高学生文化水平、了解防疫知识,切不可过度娱乐化。

正所谓:创新无罪,低俗当弃。诚然,作业是为了吸引学生兴趣才以这种形式布置的,但考虑到某些身处疫情重灾区的学生,恰逢家人遭遇不幸,看到这种调侃的题目,是否会认为这是社会对他们的嘲讽,而这又是否会伤害到在疫情中失去亲人那些人的心灵?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只看到它光彩夺目的表面,也要注意其不为人知的背面。

近年来,国家对现实特别是网络中娱乐低俗化现象进行了重大查处:奏唱国歌时应当起立严肃,不得嬉皮笑脸;国旗不得用于商业活动……国家用自己的方式制定着娱乐应有的界限。

疫情当下,社会大变动。旅游业今年恐将崩盘;原油价格降至负数……也许,这里还有许多事等着我们思考!这正是:疫情严峻需谨慎,作业创新宜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