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是潜移默化的一种文明沉淀,匍匐在一片广袤的大地上,寂静地描摹着天地间转瞬而逝的日月春秋;积累,是一幅海枯石烂的久远想象,在岁月的洪荒里,涌动着涓涓东逝的溪流,将史册的书都续成了峥嵘的篇章,那其间的文化苦旅经久未绝;积累,更是一场任重道远的跋涉之旅,将生命的冷暖,都框印在了一艘艘摇橹的船桨上,偶尔有路人行过,陡然间,便发现跋涉过的万里河山竟还是如此的恢宏、故宫门前的绿瓦红墙竟也是这般的磅礴盛大,斑驳了一地流动的似水年华。
悠久绵长的中华文明,如同从古老历史沃土中栽培出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从枝叶可以追溯到根脉,三星堆遗址便与古蜀文明的起源密不可分。透过那些黄金面具、青铜器物,我们似乎仍旧可以抚摩到千年前工匠们手心的余温,他们冠古绝今的锻造艺术,无一不体现了我中华文明渊远流长的无尽风采。华夏民族东西方交织融汇的历史命脉,早已翻越了河西走廊的漫漫黄沙,趟过了南海的怒海波涛,从远古到明清,从潇潇雨落到春和景明,从良渚文化实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三星堆遗址,考古的新发现,实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凭借积累,这浩瀚历史的轴线,得以延伸了深远历史的内涵,更加丰富与还原了历史的场景,为现代人提供了文化滋养与精神支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更新的精神力量。
“历史,总是由打败英雄的人书写的。”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越王勾践,在被吴国君主夫差打败以后,并没有陷入低谷,相反的,他忍辱负重地到了吴国等待反攻的时机。他养精蓄锐、悬梁刺股,将大动干戈的悲喜化为了废墟下的荒芜,将绮丽飘摇的复国之志,熔铸成了一把裹挟着正气、胆色、与韬略的利剑。他在沉默中积累了一切反抗的力量,在屈辱中凝固了一位君王最后的尊严。
他将这来之不易的强大力量,狠狠地刺向了敌人的胸膛,创下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不灭神话。凭借积累,他在那九万里的高空俯视红尘、傲视众生,淌过了岁月的坎坷与磨折,他在浮世悲欢里一面漂泊、一面又聆听着历史的箴言,在淤泥中重新站立,成了一只翱翔于天际的海东青。那一份孤高清傲的信念与锋芒,在许多年后,也深深地触动着我们的心。
花开花落,一语惊雷。“数日昏暗中,一日惊雷出。”他曾生活十分落魄,为了写作,栖身于清华大学里的一间阴暗的图书室里,一待便是大半年,数月以来都不曾见过一缕光明。可在看似悲苦、看似落魄的背后,却是一部巨著的诞生,当他捧出那部《雷雨》之时,仿佛全身上下都熠熠生辉,直至今日,当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去重新领悟作家笔下那一幕幕戏剧般恢弘的盛大,似乎依稀都还能见到那个在黑暗中不屈的身影,在狂歌起舞的时间里,为要求精如日星的生活,为要求灿烂如花的将来,情愿在水火中相搏战,情愿将此混沌的世界重新踏翻,重新熔化,重新陶铸。
凭借积累,曹禺这朵“雷雨之花”啊,纵使有过败落的时间,纵使与那些一帆风顺的路途总是失之交臂,可终究还是在暴雨寒霜、在冷风萧瑟中缓缓地盛开了,在一开一落间,在一尘一网里,闪出了一声声震铄古今的响雷。他震吼着,嘶哑着为苦闷窒息破了的吼咙;鼓荡起,冲发起,吹嘘起了平地的一片狂飙横澜,这雷雨之作,岂不伟哉?花开花落间,成此精英。
新时代的青年们,愿我们以积累之心,筑万丈高楼;以积累之心,绘人生画卷;以积累之心,承文明风采,以积累之心,任重道远,将孤独灿烂的生命,视为一朵明媚盛开的鲜花儿,以成长、热泪和奋斗,将它浇灌得熠熠朝向明日升起的一轮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