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苍翠而刚劲,春残摧晚景,百花竞凋零,唯有竹毅然扎根于泥土之上,却又仿佛脱离尘土淤泥之外。任他风烟千丈,冰雪万瀑,竹叶之苍翠不改,竹节之刚劲不移。竹之外表固然美,但世间万物各美其美,为何唯独对竹之热爱深入灵魂?那便需解竹之淡然性,竹之傲然骨。
竹,乃林中君子,翩然傲士。若隐于竹林之中,饮一杯淡茶,解一帘书卷,便可触及陈继儒诗中淡泊洁然之境,“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凉”。
吾热爱竹,因为竹象征着淡然超脱,清澈澄明的君子。纵横五千,竹林是读书的绝佳去处。无数文人学士于潇湘晨光之下,于深壑竹林中隐居潜学,方能体味那份偷得余生半日闲的悠然。故山草堂中,钱起淡泊名利,心性高洁一生,方其远归竹林之时,他享受着那份竹与自己共有的淡然,方有了“不改清阴待我归”之感叹。是啊,竹便是仁人君子的象征,淡然而超脱,清澈而澄明。吾独爱竹,这份深入灵魂的热爱只因竹是中华民族万年的君子性。
倘若说君子是中华文明的清泉一股,源远流长,那么傲士便是中华文明的磐石一垒,亘古不变。
吾热爱竹,因为竹亦象征着坚贞不屈,傲然挺立的傲士。春残催晚景之时,百花凋残,唯有竹傲然挺立。王安石曾为竹赋诗“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竹节不畏冰寒,屹然挺立,是深隐林中的傲士。竹与王安石共勉,是王安石那份“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不屈之性,跨过千年不会磨灭的坚贞之心。吾独爱竹,这份深入灵魂的热爱只因竹是中华民族万年的傲然骨。
时序轮替中,不变的是劲竹的身影。历史流转下,永恒的是竹的精神。
当今时代,我们需要像竹一样的人,需要每个人对于竹的精神有着深入灵魂的热爱与追求。无畏困难,坚守那份纯洁而坚贞的精神,淡然超脱于世,名利置之身外。袁隆平院士怀揣着那份大爱的君子情怀,以造福苍生的禾下乘凉梦为贯彻一生的信仰。面对杂交育种的重重困难,袁隆平院士不忘初心,毅然前行,以大爱为墨,坚韧为笔,挥洒出禾下乘凉的风光旖旎之景。但就算是这样的一位世之佼佼者,仍然日日夜夜奔赴于稻田之中,如若某个不知晓其功名的人遇见他恐怕只会觉得他会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淡然之中映射着不屈,坚贞之下蕴藏着大爱,这份铮铮风骨与大爱无疆中饱含着竹之精神;张桂梅女士如竹,她建立起那第一所座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中”,无论自己经历多么大的病痛,都依然坚守在教育岗位上,她的心中没有追逐名利,只有那份无私奉献,她以竹节之心构筑起上千名女孩走出深山的道路。面对感动中国的加冕与无数人民的敬佩,张桂梅淡然而坚贞,邂逅于生命的竹林。
不仅是当今时代的人民,吾党亦如竹之心性,将这份对竹的热爱与追求延续至今。共产党从建立以来历经过千难万阻,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却从未倒下而停滞不前。党的这份执着与坚守中只为了贯彻“做人民公仆”的信念,不图任何回报。党对于清澈信仰的执着追求,正是竹之心性所在。
竹影深深万里,愿对竹的这份深入灵魂的热爱永不磨灭。任尔风烟过潇湘,天山终将共竹色。不仅是党与当今时代的每一个人对于竹的热爱应永不磨灭,中华民族的竹之精神更应万古长存。深入灵魂的热爱,邂逅于行,镌刻于心。竹回首翘盼,潇然凝视,静待故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