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共同途

五年级 议论文 1072字
2022-03-13 01:18:4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题记

清亮的月光潵在波光粼粼的大海上,他站在窗台边上,极目远眺。即将告别祖国出国留学时父亲和巨轮的轰鸣声对他说的那两句话犹在耳畔——“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漂泊在外的人生里,他无时无刻不把这句话牢记在心,并努力付之于行。无数日夜里的挑灯夜读终于在当时科学的焦土上绽开十万蔷薇,“宇宙不守恒理论”提出,他成为了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之一。他知道,这不仅是他的荣耀,更应该是那最初给予他知识的,拥有浩瀚的优秀文化的祖国的荣耀。他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使他背后的中国二字,熠熠生辉。

1971年,在中美外交关系的缓和下,他终于即将重新踏上阔别已久的祖国。月光是清凉的,洒在他笔直的身躯上,却怎么也浇不灭心中的热火。他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火一般的热爱与一丝喘喘不安。中国,他那伟大的祖国,以人类世上前所未有的速度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原子弹,让无数同胞在世界上挺直了腰杆。但心中盘旋的疑问又在他的兴奋中掺进了一丝不安“中国的原子弹,是不是靠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他的心已经乘着掠过耳畔的海风飞回了祖国,飞到了儿时好友邓稼先的身边。

1971年,在那炎热的夏季,伴随飞机的轰鸣,他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而好友邓稼先的那封来信,更是让他心中高悬的那丝不安稳稳的落在了祖国的大地上——“原子弹的成功,完全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发的”邓稼先在信中告诉他,同样写在信上的还有这样一句话:“但愿人长久,明月共同途”。恍惚中,有什么东西氤氲了他的视线,他感受到了来自灵魂的震荡,那是一种因喜悦、自豪到了极点的震荡。游子对祖国的那一腔热爱化作滚烫的眼泪,夺眶而出。他知道,有那么一群人,和他的好友一同在为祖国的未来奋斗着;他更知道,祖国的未来定将无惧前路艰险,如鲲鹏展翅,翱翔于高天之上。

光阴似箭催人老,明月如移越少年,几十载春秋过去了,他回到了曾经养育他长大的祖国。虽已年迈,他却依旧努力推动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科学,给了祖国,总觉得自己还能在多做些,还能看着祖国走的高一些。只是在这几十载春秋里,在那月光明亮的夜晚中,就着清冷的月光,他常常想起因辐射过世的好友邓稼先。总觉得,好像还有那么几句话没来得及对他说,总觉得还没能好好道别。终于,在他百岁华诞之际,面对镜头,他说出了那番话。他说,“我觉得今天,我可以跟邓稼先说: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

他终于在五十年后说出了没来得及对好友说出的那句话。他不负国家所期,不负友人所愿。那明月几十载岁月里也一直高高挂着。朦胧月光中,他与老友,与无数爱国之士们,一同走着,摸索着,带领着祖国不断走的更高,更远,更强。

月光凄美,但那明亮的月亮上没有嫦娥玉兔。这弯明月,似乎和千年前苏轼吟出《水调歌头》的那明月是同一轮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