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但面对他人的成见与偏执,三毛只此一语,便响彻耳畔,令人动容。
或许正因为人是群居者,我们才如此看重他人的评定。正如荀子所言: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师与友,用他们的生命贴合我们的生命,“是我而当”抑或“非我而当”都夹杂着赞许,饱含着期盼。
而成见则不同。人们的成见常来源于狭隘的认知,他们将别人的生活强行嵌入自己心中的框架。没有理解,没有倾听,只有无谓的批评与指责。人们的成见如同心中的大山,塞住我们探寻的路途。更可悲的是,成见会困住许多原本宽阔的心,而心一旦被困,或许再难突围。
文学的成见毁灭诗意,社会的成见毁灭天才。但这些天才却并非甘愿“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他们纷纷在局促的世间绽放心灵的花儿,或遭误解,或遭诽谤,而心灵却愈加坚强,愈加灿烂。苏轼贬于黄州,仍然就着雪沫乳花,吟出“人间有味是清欢”的从容自如。李白仕途多舛,依然举杯邀月,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壮志。荒僻的谪迁地,狭隘的政客人心,未能胜过他们思想的冲锋,未能扼杀他们的豁达明朗。遥想魏晋当年,嵇康赴死之淡然,阮籍哭兵家女之动人,成了贤人风骨中最浩然的魂。鄙陋的世俗,偏执的走狗小人,都无法阻止他们嘹亮的呼唤,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德不孤,必有邻。高贵的心灵,也许会在与野蛮的欲念搏斗中落败,也许会在于愚昧的世间奔行时蒙尘。但是这高贵的心灵,是一颗颗裹藏着星辉的种子,于尘嚣中破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或许有的人一辈子都未能得志,未能挣开成见的枷锁。但是他们的思考与理想,他们对后世的指引与启迪,早已与他们的豁达一同突围,他们的人格不再苦涩,他们的精神不再寂寥。
身处这芜杂的人间,我们都可以保有一分豁达与从容。我笑,定能感动人,哪怕成见桎梏,哪管世俗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