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韧性

五年级 议论文 738字
2020-07-10 14:14:12

龙应台曾言:“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的确,悠悠华夏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正是因为有了文化,才得以代代相承,延续至今。这其中体现出的正是一股文明的韧劲。

提起文化,诗词可谓是中华文明中最灿烂的瑰宝,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优美凄婉,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它们犹如王冠上最耀眼的那颗宝石,激荡了这悠悠千百年的文化长河,温暖了那黯黯无人相伴的苦涩时光。寒山,一个在风里大笑的诗人,那般洒脱,那般旷达。他曾为功名焦心,远离了昂扬、快乐。当他看破世事、参透人情,于清寂和本真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谛时,便找到了逍遥快乐的天性,也因此成就了诗坛上的一份清逸豪迈。 这一.切盖如顾城所言:“诗是树叶,比秋天短,比世界长。”时光无限长,诗词,在不经意间,便连接了思量。

除了诗词,支撑中华民族在历史的变迁中伫立五千余年而不倒,生生不息,顽强向上的,还有我们代代相承的民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申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而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无疑是对此最好的诠释。因为对祖国的热爱,在日本侵华时期,我们坚定地发出“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悲壮呐喊。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心中都时刻铭记:没有国,哪有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今,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我们会骄傲地大喊道:“我是中国人!”而明日,倘若我华夏大地再遇威胁或挑衅,我们更会毫不犹豫地说:“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民族精神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

如果说诗词是串起散落珍珠的那根最柔韧的丝线,那么民族精神就是让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上抬起头来的那根最坚实的脊梁。在诗意中徜徉,在精神中领悟,于生活中实践。听,远方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携起手来,于诗香之中体味民族精神的力量,且看我们新一代,发挥中华文明的韧性,在发展的道路上,一路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