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细胞,究竟经过了怎样复杂的生理变化,最后变成了高大的植株?在这节生物课上,老师将以植物的视角,带我们了解了它的“成长记”,快来一起看看吧!
“叮铃铃”随着一阵急促的上课铃的敲响,生物老师大步流星走进了教室,接着便开始了这节课程的学习。只见她首先拿出了一粒大豆,然后“呸”了一口口水,说道:"同学们,这就是植物最初的样子--胚!那么,这个胚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呢?""受精卵!”“没错,植物体最初只是一个微小的细胞,但是,在经过复杂的细胞分裂、分化和生长后,最终长成了高大的植株,咱们先来学习一下种子萌发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吧!”只见老师拿出了四个罐子,代表四种不同的生活环境,其中以二号瓶作为对照组,其它三个罐子的变量分别对应温度、空气、水分,得出的结论便是:“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接着,老师还拿出了四粒种子,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只有当胚是活的、完整的、不处于休眠期的,才可以萌发。在这之后,胚的胚根会第一个突破种皮,接着便是胚轴、胚芽,发育成植株的不同部分。至此,我们对““种子萌发”的课时就正式探究完成。
在研究完种子萌发的相关知识后,老师带着我们继续探索“种子的生长”相关内容。首先,老师掏出了一个根尖的样本,通过显微镜展示在了我们面前,可以清楚地看出它是一个白色的、覆盖着绒毛的根,这个“根"可不是一般的根,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根尖”,植物根的生长,可都是靠它的“功劳”呢!它分为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根冠在根尖里可谓是“首当其冲”,为了根的生长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和土壤直接对抗的“打头阵”部分,它的磨损常常最为严重,却为“根深蒂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分生区和伸长区是帮助根尖生长发育的最主要的两个部分,顾名思义,“分生区”是进行细胞分裂的场所,多出来的细胞就被"挤”到了伸长区生长,不断变大,最后变为成熟区,二者缺一不可。在成熟区的根尖上,还会长出许许多多细长的根毛,它们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供给植株营养以进行生长。无机盐的种类非常多,但是植株需求量最多的莫过于“三兄弟”钾、氮、磷,如果没有它们仨,那植株就真的"Over"了呢!
最后,最重要的环节来了,那就是“开花与结果”,植物究竟该如何繁衍后代呢?在这节课中,我们得到了答案。植物的花朵主要由花蕊组成,其中又分为雌蕊和雄蕊,花朵通过传粉和受精来繁衍后代,并结出果实。传粉,就是花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落在柱头上,然后长出一根“管道”,运输精子到胚珠中,与其中的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受精的过程也就正式完成。接着,子房就会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而这粒种子,又将"任重而道远",背负起延续植物后代的使命,继续进行“生命的历程”。
在这节课上,我们通过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了解了植物的成长历程,更通过这节课,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怎么样,你喜欢这节课上的"植物成长记”吗?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完整,内容具体,文笔优美。文章标题新颖,文中分享的故事也十分有趣,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