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盼望已久的端午节终于到了。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划龙舟、插艾叶等等。
每年端午节这天,妈妈都会亲手包粽子。今年我决定也跟着妈妈做几个,我首先去准备材料:粽叶、糯米、红枣、绿豆。妈妈先把粽叶洗干净,轻轻吹了吹,将粽叶放在手掌里,双手勤快的翻转着,一眨眼的功夫,一只“漏斗”便在她手中形成了;接着,她将一把泡好的糯米塞进“漏斗”,再将一个红色的蜜枣和一团豆沙塞进去;一阵眼花缭乱中,妈妈已经包好了粽叶,一瞬间,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便出现在我的眼中。又是一阵娴熟的动作,母亲她已用细线把粽子绑好了。
“嘿嘿,我也要做!”
“行,来做吧。”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开始包粽子。但由于加的东西太多了,包都包不紧。但我不会就此放弃的。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个精美的小粽子便从我的手中变出来。
妈妈将包好的粽子放进热锅水中,“嗤~”粽子开始煮了。三个小时多后,热腾腾的粽子出锅了。我一看,口水直流3000尺,抓起一个粽子就往嘴里送。
“哎呀!好烫!”
“呵呵,当然烫的啦,不要那么急嘛!”妈妈安慰我道。
“嘿嘿......”我尴尬地摸摸后脑勺。
过几分钟后,妈妈便拿起一个递给我。我小心翼翼的剥开粽叶,咬了一口。真好吃!我一连吃了好几个,肚子都圆鼓鼓的。这时,我想到了一个问题: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我查了很久后,终于知道了原因。
原来,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据说,爱国诗人屈原因国家灭亡投江自尽。百姓为了不让鱼虾去伤害屈原的尸体,投了一些粽子下去,想让鱼虾填饱肚子。
这次的端午节,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还懂得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