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清香

五年级 叙事 743字
2020-06-27 04:30:35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是家乡流传的一首儿歌,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端午节的习俗。

说起端午节的习俗,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美味的粽子了。

粽叶青幽幽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洁白的糯米,晶莹剔透。桂圆肉、蜜枣、红豆十分诱人。这都是妈妈为包粽子准备的材料。 妈妈把粽叶握在手里一卷,变成一个锥形,再把刚才准备好的糯米放入卷好的锥形棕叶中,在二分之一处放上蜜枣和几颗口感软绵的红豆,再用糯米覆盖其上,将粽叶向手心纵压,用多余的粽叶全面细致的裹包棕体,然后用棕绳层层缠绕,这样一个棱形的精致的小粽子就包好。上锅蒸熟就行。

等上一段时间,就可以吃了。将粽子摆入盘中。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盘中溢了出来,我贪婪地嗅着这一丝丝、一缕缕棕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轻轻剥开墨绿色的粽叶,只见洁白的糯米团中仿佛镶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在灯光的照耀下,好似一颗颗红白宝石,很是好看。沾点白糖,轻咬一口。嗯,粽子的味道真不错!粽子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温馨。

粽子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温馨。

根据民间的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史记》的记载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屈原是楚国的大臣。屈原一心想着联和齐国对抗秦国。然而,屈原的想法却遭到了反对,最后屈原遭遇陷害,被贬黜。在流放期间,当屈原得知楚国被秦国攻破之后,伤心欲绝,抱石投汨罗江。

据悉,在屈原死后,楚国的老百姓都悲痛万分。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遭到鱼虾的侵蚀。人们都自发的向江中投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一节日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我为屈原感到惋惜,虽然胸怀大志,但是机遇甚少。他爱国忧民,但老天弄人,有了用武之地,却又似梦一场。英雄无用武之地,就像金子被永远埋在地下,再无发光之时。

我敬佩他那颗爱国之心。忧国忧民,爱国爱民。为了国家能富强,他呕心沥血;为了人民能幸福生活,他绞尽脑汁。

我爱端午节的棕子,更爱屈原那颗爱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