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五年级 叙事 1401字
2020-06-25 16:42:41

“五月五,是端阳,挂艾草,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进入农历五月,家家户户都兴奋起来,来迎接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是买的粽子,但是今年与往年不同,我的妈妈和奶奶要自己动手包粽子。粽子的品种很多,最常见的便是米粽、肉粽、红豆粽和枣粽。过去端午节读书人科举考试时,许多家长都要让自己的孩子吃枣粽,因为“枣粽”谐音“早中”,意思是早早的中状元。端午节的前一天,奶奶兴致盎然的对我说:“我买了糯米、红豆、红枣还有粽叶,明天早上我们就一起包粽子吧!”作为粽子的爱好者,我当然答应了。将红豆洗干净用热水泡上;再将粽叶清洗干净,放在热水里煮二十分钟,备用,这样粽叶就会更有韧性,不易破损。

端午节清早,将糯米和红枣清洗干净,再准备两盆干净的水,将糯米分成两份,各放入两个盆子中,再分别将红豆和红枣放入两个盆子中,搅拌均匀。就可以开始包啦!

先将粽叶卷成筒状,但是才开始的时候,我连粽叶都不会折,最后浪费了好几张粽叶,然后在奶奶的帮助下终于学会了折粽叶,接着再往粽叶中放入糯米红枣或者是糯米红豆,但是装的时候也不怎么理想——不是米装的太多了, 粽叶太小,封不了口,米都漏出来了。就是米装的太少了,折的扁扁的,不够饱满,一口就能吃掉。糟蹋了n个粽子后,然后在我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和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掌握了包粽子的诀窍,然后包的粽子一个比一个好,一个比一个漂亮!

接着,就是煮粽子喽!我高兴极了,马上就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粽子啦!但是,接下来妈妈的一句话让我瞬间焉儿了——这些粽子必须煮差不多两个小时才美味软糯!将粽子放入锅中,加水,水一定要超过粽子,然后开火。我拿了把椅子坐下,手托着下巴,陷入了粽子的想象,一个个粽子跳出锅,脱下防护服,水灵灵的,香喷喷的,软糯糯的,红豆粽和枣粽两个队伍又为谁最美味大打出手,打着打着又变回了粽子,睁开眼,果然一个粽子躺在我面前,上面还均匀的撒上了白糖,原来是奶奶给我拨的呀!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用筷子插起来就往嘴里塞。哇!红豆粽那软糯、甜腻的感觉立刻冲击了我的味蕾,一阵阵的幸福直冲进嘴里,甜蜜油然而生,让人爱不释手。

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赛龙舟。龙舟,顾名思义,就是长得像龙的船,龙舟的前面要加上一个龙头,龙头多为红色,黄色,船尾则为一条龙尾,从远处看,这还颇像一条五彩缤纷的“水上行龙”。随着裁判一声令下,齐头并发的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一般,在平静无波的河上来去如飞,欲争群龙之首,他们你追我赶,力争上游,谁也不甘落后。顿时,鼓声和锣声响彻云霄,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龙舟上的健儿们如同战士出征一般,个个神采奕奕,他们划桨整齐而迅速,不出丝毫差错,敲锣打鼓的也清脆有力,两岸看龙舟的人都大声呐喊。 霎时,呐喊声和锣鼓声交汇在一处,在河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楚王宠信奸臣,排斥忠良,屈原屡劝不改反被流放,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结果屈原悲愤交加,伤心欲绝,抱一块石头,带着自己的愤愤不平,带着他的高远志向,一起永沉汨罗江底。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但一无所获。百姓们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蕴含着民族文化,也是我最喜爱的节日。我爱端午节,我更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要牢牢记住屈原这个人,要向他一样忠国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