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是个老实本分的庄家人,一辈子以种地为主,除了种小麦,玉米还种点儿蔬菜,自家吃不了的就带到集市上卖。这不,爷爷天不亮就起床,开动他的三轮车,带着满满一车蔬菜去赶集。爷爷选人多的地方摆摊,先是铺上一块干净的塑料布,然后把新鲜的蔬菜从车上拿下来,整齐地码放到塑料布上,等待顾客光临。
不一会儿有个青年来到摊子前买菜,他边洗菜边和爷爷谈好价钱,等过秤付款,买卖就算成了。可是,问题出在付款环节。青年问爷爷:“可以微信支付吗?”爷爷摇摇头。青年说:“我没有带钱,能不能扫码?”爷爷一脸茫然。青年人拜拜手,放下菜走到旁边的菜,他选好菜,过秤付款。卖菜的大姐拿出一张卡片来,青年人拿手机向卡片对了一下就把菜提走了。
爷爷纳闷,心里想:他怎么不给钱就走了呢?不一会儿,大姐菜摊又来了顾客,顾客选好菜,过秤付款,拿出手机对着那个卡片扫一扫就走了。爷爷悄声问大姐:“他们怎么没给你钱呢?”“哈哈!他没给钱了,你看,”大姐指着那个卡片说,“这叫二维码,他们只要对准那个二维码,扫一扫钱就能到我的账户里了。就这么简单。”爷爷说:“我的菜不比你差,怎么卖不过你呢?”爷爷随手拿了一把芹菜,放在鼻子前闻一闻,又掰开看看,自言自语:“挺新鲜呀,怎么卖不动呢?”那位邻摊的大姐笑着说:“大爷,现在流行微信支付。大家买东西,喜欢用手机扫一扫,谁还带钱上街呀?”爷爷摇摇头,干笑着:“老啦,赶不上新时代变化了”
爷爷明白了,原来,买菜的人使用手机付款,爷爷不会用智能手机,更不会微信支付,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顾客到别人的摊位去买菜。等了一上午,邻摊的大姐早就卖完收摊了,爷爷还有一半蔬菜没有卖。临近中午,顾客渐渐稀少,爷爷收摊回家。
回到家,爷爷唉声叹气,坐在院子里生闷气。妈妈问爷爷怎么了,爷爷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妈妈和妈妈商量一番,最后给爷爷买了部新手机,并帮着爷爷下载了微信、支付宝,又带爷爷到银行开了卡,并于手机绑定,这样就能扫码支付了。当然,妈妈又给爷爷开了“培训班”,爷爷学的有板有眼。不出一个星期,爷爷就能熟练的使用二维码了。
现在,你能看到这样的画面:60多岁的爷爷上集市卖菜,许多人围着爷爷的菜摊——不光是菜好,新鲜,爷爷还可以熟练使用微信、支付宝。顾客说老爷子也赶潮流呢。爷爷听了,心里乐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