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天湖面清清,将柳条悉数映了去。我捧着语文课本坐在一旁的石凳上,却被一句古诗绊住了脚,只低低地默念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好似每个字都通透,串联起来便晦涩难懂,于是我低着头琢磨,却只觉着愈发困倦。突然间,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萦绕在我的身边,一点点钻进鼻息,沁了满身。
我放下书,环视了这个不算大的公园,因远离街道并没有太多的人,所以我只一眼便看见了那位此刻正弓着背的老婆婆,她青丝参了雪白,皱纹颇多,就算面部没什么动作也有几条不深不浅的,犹如刻在脸上。我走近,才发现她在为几株茉莉浇水,指缝间早已塞满了厚厚的土,而她的神色却甘之如饴,甚至有些眷恋。
许是听见了我的脚步声,婆婆也抬起眼来,她的眼睛还不黄浊,相反却亮亮的,我问了句:“婆婆,这是您自己养的花吗?我刚才远远的也能闻见香呢。”婆婆半不黄浊,相反却亮亮的,我问了句:“婆婆,这是您自己养的花吗?我刚才远远的也能闻见香呢。”婆婆半眯了眼,不再是满面认真,她的褶子被笑脸勾了起来,和蔼地看向我,与我说话。我才知道她原来是打理这个公园的人,一生没读过几次书,可是爱种花,这片茉莉都是她一人种下的,听着她的语气,不难发现此刻的成就感与骄傲。我看着她,婆婆的眸子好像盏盏流萤,我明白那是她真心热爱的事。
只是后面她却不再那么欢快了,随着第一声的叹息,我知道了没有多少天,她便退休了,婆婆在城里没有房产,将来只能住到偏远的老家。听到此,我也沉默了,眼前那片在清风中摇晃着的茉莉,想必如同种花者的孩子般,只不过婆婆也是其中一朵,其中较早凋零的一朵。
想到这里我看向她,眼里带着不知名的心疼与一股忧伤,之后我们相对无言,而没多久婆婆好像看出我此刻的心事,将我的眉间抚平,笑出声来,我在她的笑声中愣了神,我不明白它的意思就如同我还不曾明白晏殊的诗句,而之后婆婆的话便像是一轮明月,将我头顶的黑暗照亮了。“孩子,或许我们不能阻止一些事情,人总有一天会不在,可却换来了花的盛开。”话落后,婆婆便转身去忙碌了,留我一人坐在茉莉花盛开的中心,而我也如醍醐灌顶一般,目光逐渐澄澈起来。原来花引燕来,燕代花归,明明不类,却曾相识,或许事物的重现是往日在延续,或许我们不必忧伤,也不必阻止其消逝,或许此刻我已经明白了晏殊的笔下深意。
生活的意义不应被一处景致的消散而破败,就如同虽日落而彩霞满,纵花容败却依旧有燕归来,愁苦的尽头仿佛有花开,于是也不再如昨无奈。思及此,我闭眼深深吸入一股花香,露出了笑容,那是阴霾散去后与古相同的会心之乐。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突出,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文笔优美。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情感,颇为打动人心。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饱满真切的情感,文章也因此优美动人,触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