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 叙事 603字
2023-06-23 14:44:53

纵观中华五千年文化,粥,永远是一种另类的主题纵横于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踏过万水千山,终究未曾断层。在每一个季节,每一个时间段,每一个心绪占领心房的时候,似乎都有着可配对的粥:红豆、绿豆、小米、又亦是腊八、薏米、黑……总有一碗粥慰贴着你的心绪。

正所谓“粥者,周也”,小小的一碗,可以容纳所有的食材,包含所有的思绪,带你纵横千古,容纳万种情感。从充饥、药用,“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到“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上方僧谩多,多结粥饭缘”,无数的文人墨客为此而讴歌赞美,同时也赋予粥一种意义,让世人对粥的认识也更深了一层。早在西周时期,便出现了粥文化,一颦一笑,一舒一收,食粥礼节尽收眼底。即有曹雪芹一日食粥,一日书文,他在成功的路上,一直以粥为伴,在贫困而不闻窗外事的情况下,创作了千古名著《石头记》。又看范仲淹,划粥断齑成就了万世绝唱,“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酢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

到如今,粥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天南地北,喝粥固然也有各自的习惯:什么时候该喝什么粥,什么地方喜欢喝什么粥;又如其人,南方的粥有着南方的细腻温柔,北方的粥又有北方的不拘小节。

而对于粥的讲究,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熬好一碗粥,喝好一碗粥,更是人生态度的一种折射。将“自我”这粒米,放入中国梦的水中,汇入“礼,义,仁,智,信”等不同的传承。

教师点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喝粥的传统,小作者也由此谈起,凭借自己丰富的文化积累,对粥做了多层次的阐述,由浅层的作用——有时是养生的享受,有时是生存的底线,深入到了粥中所蕴藏的内涵——包含了人间真情,表现了寒士精神,展现了人生哲理,体现了文人墨客的生活雅趣,也承载了黎民百姓的温饱追求等,小作者列举了那些与粥有着深厚渊源的文人名家,以他们的诗句、名篇对粥曾被赋予的含义和情感做了阐释,完成了由事物到意象、寄托的转变,让文章更具浪漫主义色彩和文化底蕴内涵。“粥者,周也”,或许从外表看,粥是最朴实无华的食物,但深入其“内心”才知道,粥也是最滋味丰富的珍馐,如今,粥仍然是我们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之一,也同样融入了生活的各样味道,望我们都能用心品味粥的美味与深意,做好粥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