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梦见那稻子长得比人都熟,稻穗又大又多,我就躲在稻子下乘凉。”——题记
我们的学校组织了一次关于安江农校的研学,随着一路的颠簸来到安江农校。这个地方与我想象中的地方不同,这里只有一个老旧的大门,大门上写着安江农校,还有大片大片的稻田,以及几栋老旧的楼。到了这里我印象最深的只有一点,这里有几处鱼塘,里面的鱼特别漂亮,其次,这里真的是个学校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来到了开幕典礼,站在讲台上的教练开着玩笑,声称自己是“湖南吴彦祖”。到现在我才理解,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研学,两天一夜的旅程并不短,但我想我收获的知识应该会很多很多。
这里是安江农校,地理位置位于湖南省洪江市,建于1962年。在这里出了一个名人,那就是人人熟知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他曾在安江农校工作了37年。袁隆平爷爷生于1930年,后上大学时被分配到了安江农校,他的母亲曾用手在蜿蜒的地图上寻找着,终于找到了,只有一个点那么大的安江农校,他的母亲叹气地说:“孩子啊,你到了那儿会吃苦的。”但是袁隆平还是毅然决然地来到了这里。
安江农校的生活并不好,但是袁隆平爷爷发现了一项重大的发现。道边的野稻子颗粒非常的大,但是却没有多少,反到这儿,人们种植的这稻子与这恰恰相反,于是在袁隆平的心里就种下了一颗种子,杂交水稻的梦就从这里开始了。
在这里的生活并不好,吃的是淡饭,喝的是粗茶。袁隆平爷爷却对这件事情毫不关心。一心放在事业之上,他有一块儿宝贝的农田,是现在安江农校的七号试验田。袁隆平爷爷常常带着蚊帐,水桶之类的东西来到试验田,一呆就是一个晚上。这次的研学也让我们来犁田了,我看着那个我似乎没有见过的东西,它前头是一个弯延曲折的东西,在它的顶部有一个向下移的东西,后面有绳子,也有一个类似于竖形的东西,后来我知道了这个东西叫做“犁”,古时没有现在的机器就是拿这个来犁田的。在我还沉浸在这样的环境烘托下,教练的一声怒吼打破了这环境。“你们吵什么吵?要下田了的还在这儿吵,想干什么?再吵给我出去军训,反正那么大太阳,我在阴处里。”
这一吼成功地把我们唬住了,乖乖地下了田。这个田需要人亲自拉着,我试了好多遍都拽不动,无论我往左拉,往右拉还是往前拉,它就是不动如山。然后又有好多同学来一起拉,勉勉强强拉动了一点,可是还是没多大进展,后来后面有个老师推着,我们在前面拉,这样就稍微做轻松一些。好不容易犁一圈,我已经累得前胸贴后背了。可是这时教练告诉我们,每一粒粮食都是珍贵的,古时候人们有一些有钱人家就用牛,穷人家只能自己来犁地,种出的每一颗粮食都是珍贵的。
一系列这样的活动下来,我也饿急了。到了食堂才发现,这饭菜不及在学校吃的1/10好,可是我已经很饿了,只能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然后赶紧往寝室跑。在寝室里同学们都不停地抱怨着,抱怨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花了五百一十八块钱来这里犁田的吗,花钱买罪受啊。”听到这些我内心也有一些动容,这次研学确实非常贵,我也确实非常的累。
而到了第二天,这些活动匆匆地过去了,我至今记忆颇深的还是那次犁地。我想,袁隆平曾经也很累吧,但他怎么坚持下来了?最主要他在累的同时,也因为杂交水稻的事业也没见上母亲的最后一面,如果换做我,我会怎么样?这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坐上回去的车子,我依然在思考这个问题,也许坚持,是促使毅力的产生,毅力则可以抛开一切事物去专注一件事,哪怕会遇到一些不顺心且可能会非常令人伤痛的事,但只要坚持这一件事情,换来的只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