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有条漆黑的小巷,每天晚上,巷口就会远远飘出一个光点,那是父亲在等我。
夏至过后,天黑得越来越早。与天一同黑下来的,还有我的数学成绩。在同学的劝说下,我加入了补习小组,每天放学都被老师留下讲题。
在那段日子里,我最常感受到的情绪就是“怕”:怕上数学课,怕考试,怕走夜路,尤其怕那条伸手不见五指的小巷。
通向小区的路是黑暗的,悄无人声的,路两侧的树如重重鬼影,风一吹就呜呜作响,让我心悸不已……然而,第三天,巷口就出现了一道光,走近一看,才发现那是父亲拿着手电筒在等我。
于是,我的“怕”里又添上了一种:他与父亲一起走路。我其实多多少少也能感知到父亲对我的爱:他的爱是那件送我的款式有点怪的外套、留在桌上的图书卡,还有深夜与母亲的低声对谈。但这样的爱沉默得过了头,他早出晚归,很少主动与我说话,也很少笑。素日在家,只要妈妈起身收拾碗筷,气氛就会一下子冷下来。我和父亲就像是两块石头,尴尬地摆在桌上。在与这样的父亲独处,我浑身不自在。
“今天在学校过得好吗?”
“好。”我们的日常对话便是平淡简短至此。
日复一日,父亲总穿一件蓝色的旧外套,默默站在狭窄的小路旁张望。我一走近,那光点就猛地一动,那是父亲把手电筒从右手换到左手。在接着,他就提过我的书包,照着路带我走过最后一段夜路,回家吃晚饭。终于,我渐渐习惯了父亲无言却令人安心的等待。
“今天在学校过得好吗?”
第一次,我鼓起了勇气。“不好。”我坦白说,“我觉得我永远也学不会数学了。”
父亲却并不惊讶,只点了点头:“你妈妈都跟我说了,她说你为这事很上火。你这不是很努力吗?看,每天放学都比别人迟,回家比我都晚,既然你自己知道上心,就一定会有起色,我看你这次小测就有进步……”黑暗中,我发现父亲的声音是那么沉静、那么清晰,也发现父亲的爱原来如此细致。我庆幸手电筒的光束照在地上,这样,我委屈与感动的眼泪就能悄悄滴落,不被父亲看见。
此后寒来暑往,每当生活中再有“黑夜”降临,我总想起拿着手电筒等在巷口的父亲。我知道,无论夜有多黑,父亲的光总会照亮我。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突出,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