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可医生给患者开药时又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却不考虑患者喝药时痛苦的心理,我很不能理解。
这个周一,我高烧不退,爸爸妈妈带我去医院做了检查,回家时,我收获了一大包杂七杂八的药品,医院里老医生的叮嘱似唐僧念的紧箍咒,我这只可怜的“病猴”在重重“暴击”中久久不能回神。愣神许久后,妈妈将药端了过来,我像老中医一样有模有样地对药研究起来:
望,研究药剂之首要步骤,简曰:观察。只见这药白中透黄,黄中带一丝橘,犹为诡异,药的表层上还漂浮了一层白色的细小粉末,宛如头皮屑般,层层叠叠,毫无美感,这不就是奈何桥上的"孟婆汤"吗?我打了一个激灵,胡思乱想起来。
闻,研究完药品之第二要素。我将这药碗凑近,用力嗅了嗅,苦涩中透着丝丝润滑气息,和螺狮粉的臭气逼人虽然迥异,却与之带来的呕吐效应旗鼓相当,闻到药的味道后,我对其药的抗拒心理更加强烈了。
问,在受到药剂视觉和味觉两重打击后,我打起了退堂鼓的念头,和妈妈讨价还价起来:“妈,能不能不喝药啊?”
“不行!”
讨价还价结束,我哼哼唧唧半天,迟迟不肯喝下药,妈妈警惕起来,害怕我偷偷把药倒掉,便紧盯着我,把我的每一个动作纳入眼底,好吧,喝“孟婆汤”的过程中来了个监工的。
切,最后一步。当我一鼓作气闷下一碗药后,就开始了一场精彩的川剧变脸:一口闷时的绝决,喝药时的嫌恶,吞药时的痛苦,喝药后的绝望,活将一个女生喝药时的微表情变化演绎得生动抽象,妈妈看到后都忍不住笑岔气了。
古有老中医看病的望闻问切,今有喝药的四大交响曲,古往今来,唱药竟也被我喝出了花样!